|
|
我市的干制品生产企业多数不具备产品检验能力,以至于产品质量不可控,市质监局近期检验20批次干制品,合格率为零问题产品大多已经从大型超市下架,不过有不少未被抽查到的干制品标签也存在明显问题一些干货生产企业已承诺对不合格产品实行召回、销毁。(郑晓东 摄) 本报讯 (记者 陈泥通讯员陈震洲)鱿鱼丝、干贝、虾皮……今后您在购买这些干制品的时候,可得多个心眼。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期对大型超市中我市企业生产的干制产品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被抽查的有5家生产企业生产的20批次干制产品,结果显示产品合格率为零。
昨日下午,记者走访了我市几家大型超市,发现多数商家已将问题产品下架。但记者也注意到,在未被抽查的干制产品中,标签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不合格产品多为2至4月生产
据了解,质监部门此次的监督抽查从今年5月开始,抽查主要针对不久前在国家抽检中出现不合格的企业及产品,并未涉及我市所有干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被列入不合格名单的产品涉及20个批次,生产日期主要集中在2月至4月份,生产厂家均为本市企业。据业内人士估计,被抽查的五家企业的产品占据了本地市场销售量的半壁江山。
本次抽查的不合格产品中,不合格项目涉及标准中的多个指标,主要包括标签、感官(主要为杂质)、二氧化硫、水分、盐分和菌落总数。其中,标签不合格共16批次,居于首位;感官不合格4批次,主要是含有淀粉;4批次产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水分不合格产品6批次;盐分不合格产品5批次;过氧化值不合格产品1批次;菌落总数不合格产品1批次。
干制产品标签普遍“缩水”
昨日下午,在新华都购物广场莲花店、天虹商场、富山诚达购物广场等我市几家大型超市的干制产品货架上,记者仍然找到了厦门自然世家实业有限公司、厦门嘉祺生物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厦门市黄金堆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虾仁、虾皮、炸龙头鱼等干制品,但经仔细查对,这些产品大多是2006年7月至8月生产的,没有发现“黑名单”中对应批次的产品。
此次质监部门的抽查结果显示,干制产品标签不合格现象最为普遍。记者昨日也注意到,不少仍在销售的干制产品标签内容仍然过于简单。某品牌的虾仁产品标签居然只有品名“虾仁”、生产厂家和标准号,而对于国家标准要求标注的产品等级、规格、配料清单和原料品种等内容则一概空缺。据质监人员透露,有的企业产品检出含有防腐剂,但标签却未标明,还有企业甚至套用虾米产品的标准生产虾皮产品,而二者在卫生、理化指标方面的要求都大相径庭。看来,消费者要买到让人放心的干制产品,学会看标签非常重要。
厂家和商场都必须严格把关
此次抽查发现,盐分、水分和过氧化值不合格的情况较为突出。质监人员分析说,主要原因是企业未进行出厂检验或出厂检验把关不严格。据了解,我市的干制品生产企业多为分装的企业,多数不具备产品检验能力,在验货时主要检验感官的符合性,而对水分、盐分、卫生、理化指标、过氧化值等项目未逐批进行检验,以至于产品质量不可控。
针对本次抽查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质监部门已要求相关企业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整改期间生产的产品,必须经过检验,没有检验设备和条件的,应该送样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后才能出厂销售。市质监局质量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抽检不合格的产品,都将向社会通报。他们也将不定期对相关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跟踪抽检,若连续两次监督抽查不合格的,质监部门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建议工商部门吊销该企业的营业执照。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我市各大卖场均已将相关产品下架,退还厂商。厦门大龙发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已表示将对不合格产品实行召回、销毁,停止销售。一些业内人士也呼吁说,尽管目前各大卖场已通过索证索票对干制产品质量进行把关,但作为生产企业,厂家从源头上加强质量控制,才是保证干制产品质量的根本之计。(来源:厦门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