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行风热线直播现场,哈尔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接到数位听众关于养老保险的投诉和咨询。哈尔滨市养老保险现状如何?又有哪些问题?
现象 个别私企、个体户拒不参保
据哈尔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哈尔滨市现有在职参保人员107万,在职职工参保率为86%。 其中,有效缴费人员73万,正在领取养老保险金人员有46万左右。
养老保险是覆盖面最广泛的社会保险险种,涉及国有、个体、外商投资企业职工等人员的切身利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凡具有城镇户口的人员必须参加养老保险(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不在范围之内),所以养老保险的法定强制性很强。但记者采访了解到,哈尔滨市养老保险在私企、个体工商户等领域的覆盖程度并不理想。这些老板明知应该参保,可拒不参保。
据了解,为避免参保,有些企业甚至采取欺诈手段。企业到地税、工商等部门注册前,必须先到社保经办机构开出参保证明。经营者不但少报用工人数,还以各种手段租用此前在国企现已下岗人员的下岗证。这样,劳动部门在微机中查询后,发现确实是已参保人员,欺诈者由此得以蒙混过关。
社保经办机构有关人员说,这种个案不少。由于企业有自主用工的权力,有时甚至用工很随意,但劳动部门没有强制手段查清企业的真实用工情况。他们甚至害怕媒体宣传其中的猫腻儿,害怕更多企业学会欺诈。因为目前还没有有效手段控制这种欺诈行为。
原因 缺少配套法规约束
哈尔滨市社保经办机构有关人员向记者分析了养老保险应保未保的原因:
企业经营者不愿意承担参保成本。缴纳养老保险费无异于从经营者兜里掏钱,他们宁可拿出相对少的钱,以奖金形式刺激雇工的生产积极性。
和南方职工相比,北方职工本身参保观念淡漠。据劳动部门抽样调查,雇工的月均收入较低,一般在400~500元。如果雇主拒绝为其缴纳养老保险等费用,雇工自行缴纳每月100多元的费用后,其工资将所剩无几,养家糊口的压力将增加。因此,雇工们一般不理会劳动部门的宣传和忠告,而被迫选择“现得利”。
而上述两方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配套法规的约束。由于雇主与雇工地位的失衡,雇工很难在供职期间向经营者提出参保要求。对此,劳动部门也缺乏具体执法依据。但上海出台配套法规的经验可资借鉴。据介绍,上海的打工者为补齐自己的养老保险费,可在与雇主解除劳动关系后,向上海劳动部门投诉,凭借工资条补齐雇主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同时,企业由于违法欠费,还需缴纳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如果雇主或企业赖账,法院将查封其资产,并强制执行。为此,哈尔滨市社保经办机构有关人士呼吁,为保护职工切身利益,哈尔滨也应尽快建立配套法规。
对策 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
社保经办机构有关人员说,关于养老保险金冒领问题,全国都没有根除的办法。据统计,目前哈尔滨市区有33万人在领取养老金,其中有2万人没有单位,这些人的档案在社保局保管。为避免冒领,社保机构以一年采取一次活体指纹的方式,进行生存状况审验。但审验设备耗资不菲,哈尔滨市如果全上需要上千万元。所以其余31万人的审验,由各区社保局联合参保单位,以查验户口的方式进行。
为预防冒领,社保经办机构采取了多种方式:和全市殡仪馆每月进行数据传输,死者数据将在二者之间对接。如果身份证号和姓名都符合后,就停发死者的养老金;与全市600多个社区社会保障员建立联系。如果社区有人死亡,社保经办机构马上可获得信息;与各企业劳资人员沟通情况;同时设立有奖举报电话。据统计,除正常停发外,哈尔滨市今年前7个月已查出冒领养老保险金700多例并坚决停发。
社保经办机构在开展业务时,还遇到过恶意诈骗养老金的个案。某单位的一个退休职工于2002年在山东遇车祸死亡。其家属对公安部门谎称,旧的户口本丢失,并申办了新的户口本。其家属数次用旧的户口本进行生存状况审验,累计冒领1.5万元。
为避免此类现象,社保经办机构曾与公安部门沟通,希望对方将每月死亡人数和注销户口情况传输给自己。但公安部门答复说,这涉及公民隐私,除非国家公安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文件才会执行。
社保部门说,哈尔滨市今年计划在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中进行养老保险扩面,全年目标为7万人,但目前仅完成3.1万人,难度很大。同时,养老保险接续压力也很大。近年来,哈尔滨市新增并轨人员32.8万,这些人大部分不来接续,给哈尔滨市养老保险基金留下支大于收的隐患。(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