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水不能喝,气不好闻,地不好种,病不好治了。”记者近日随河北省政协调研组在子牙河水系的滹沱河、滏阳河等主要河流采访时发现 ,"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已经成为这一流域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在一些水污染"重灾区",污染现状触目惊心,受灾群众反映强烈,由水污染引发的次生矛盾越积越多,带来了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污染重灾区 农民多痛苦
近日,记者来到宁晋县接近石家庄赵县的汪洋沟段,未到河边,浓浓的臭味先至,只见乌黑的污水穿桥而过,沟边一些树木干枯死亡。邢台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说,汪洋沟段每日污水高达10万吨,主要来自石家庄市的造纸、制药等废水。记者看到,沟两岸玉米等庄稼青青,长势喜人。记者问曹务屯村一位村民,是否用污水浇地,他回答:"不用污水用啥,这水毒,菜一浇就死,只能种麦子、玉米等作物。"记者问吃不吃这地里的粮食,老农笑笑说:"不吃,全卖给石家庄。"
顺污水沟而上,就是国宝赵州桥所在地赵县,在赵州桥公园门前,十多米宽的(三点加交)河奔流不息,但河水黑如墨汁,散发着阵阵恶臭,游人掩鼻而过。而在冀州市邵村沟边,尽管下着雨,气味仍臭不可闻。市水利局长李万顺说,邵村沟主要接纳上游辛集和晋州的污水,长年在村边大坑积存,满沟黑色,臭气熏天,村民在家不能开窗,外出不敢喘气,污水浇地死苗现象时有发生。从小生活在滏阳河畔的衡水市政协副主席王秀清说,如今清水全无,蚊子来的早去的迟,老百姓种不好地,吃不香饭,让人很难过。
驱车在石家庄市的正定、无极、辛集等县市 ,所过河沟均是污水横流,时常能看见不少或明或暗的排污口喷涌着各色污水。记者曾在深泽县西南留村采访,村民刘增德等人说,沿河村民一年四季不开窗,夏天一屋子臭;由于污染,村里不少地成了废弃田;西南留还是个"癌症村",几乎每年死好几个,多数是食道癌、胃癌,不少户因病返贫。全村2100多人,癌症、心血管、皮肤病等病症的村民高达六七百人。
省环保局局长杨智明说,子牙河水系平原区已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量大,55%以上河段为劣Ⅴ类,已经失去利用价值,对两岸村民饮水安全乃至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次生矛盾"潜在 后果将很严重
许多专家认为,跨区域水污染直接危害有多大,人人都能看到,但它带来的群众负担加重、群体上访、对政府不信任等次生矛盾后果将更为严重,很可能引发恶性事件。
冀州市有关负责人说,邵村沟沿途的门庄村、韩庄村和邵村等10多个村地下水严重污染 ,村民吃水靠打深机井维持,成为群众的沉重负担,两岸水井至少得打350米以上,大村两眼,小村一眼,每眼井加上配套费十几万,只好采取群众凑点、政府拨点、上级要点的方式筹集,工作非常难做。
记者了解到,目前子牙河水系各河流污染重灾区村民都有群体访发生,不少地方群众甚至常年上访,情绪激烈,邢台、石家庄、衡水等地还发生村民封堵污水河事件。省科学院环境生物工程室主任宋水山从污染区回来后说:"我在那儿站十几分钟,就恶心头疼,受不了,可我们的老百姓常年生活在污水边,他们怎么办?如果不是下雨,他们肯定会涌出来,跪在视察团成员面前,求我们帮他们解决污染问题。"
石家庄市科技局副局长陈玉说,水污染的次生污染非常可怕,恶性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衡水市长冀春堂对我说,我要向上游城市磕头,别再排污水了,心里是多么急切。环境污染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正在埋伏着,大大影响了地方的工作。千万不能经济发展了,群众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了。
石家庄经济学院教授庞其清说,不少村民为减少成本拿污水浇地,自己却不吃生产的粮食,实际上这是农村反过来又在污染城市,我们应该警醒,制止这种互相的"自杀式慢性中毒"。许多污染区癌症高发,污染肯定是重要因素,有些污染的后果,现在看不出来,将来就明显了,人类也许会像恐龙一样从地球上消失的。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石家庄的民心河、邯郸的沁河、邢台市的小黄河等清水常流,沿河风景怡人,城区"龙须沟"的治理赢得了广大市民的欢迎。然而,一些专家指出,城市把污水排到乡下,自己花大钱治污修景,这种"城里乡下两重天"的差距,会使广大农民心里更不平衡,治污也必须"两手抓"。
要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治理水污染
"子牙河水系的滹沱河、滏阳河等,目前已成为河北省河流中环境承载能力最差、环境敏感程度最高、水污染最严重、跨区域污染最多、水污染防治最艰巨、最紧迫的河流。"许多专家调研后认为,必须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抓水污染治理,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河北省政协视察团专家认为,子牙河水系流域内生活着2000多万人,涉及邯郸、石家庄、衡水、邢台等市,由于行政区域等因素,跨流域治理步调难以一致,效果打折。因此,建议河北省政府成立相关组织,统一协调子牙河水系全面治污。不然,地域之间因污染造成的矛盾迟早会爆发。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郭斌、邯郸市环保局副局长王君清说,有的县100多人的环保队伍,却只有10多个人吃财政饭,很多县根本没什么环境监测设备。没有钱,他们就会靠罚款、吃排污费为生;同时,环保执法腰杆不硬,关闭违法企业得地方政府下委托书,必然与地方领导发展经济的愿望相悖。因此,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必须改变"吃饭环保"的现状,立法保障环保部门的执法权限。
也有专家指出,目前环境违法成本仍然较低,处罚太轻。应建立区域性污染补偿机制,上游发展却污染了下游,就应该以某种形式补偿下游。同时,下游地区参加上游地区的环评工作,并实施一票否决制度,形成上下监督的机制和体系,改变污染"以邻为壑"的现象。
污水处理有钱建厂无力运营
当前,各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都在大兴土木,但受国家政策机制、管网不配套、排污费征收不到位、治理标准不科学等因素制约,加上一些企业唯利是图偷排偷放等原因,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建而不运",不能满负荷运转,反而成为新的污染源。
晋州市亚太污水处理厂是河北省首家采用BOT模式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近日群众举报称,这家污水处理厂竟然排污水。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滚滚污水从厂里公然排入石津灌渠,直接使石家庄市的晋州、辛集以及衡水市的深州、武强等县段严重污染,一些村民甚至因误用污水浇地导致庄稼成片死亡。近两年来,亚太污水处理厂因直接排污被媒体屡屡曝光,但时至今日运转仍不正常。
省政协常委罗兰格说,污水处理企业“检查人员来了开,走了关”的现象很多,省政协视察团一周内到了十余家污水处理厂,个个都是污水翻腾,机器确实在运转。但个别厂子只见污水翻滚,不见清水流出,一瞧就是刚开机,甚至有企业沉淀池都还是干的。记者曾到数家污水处理厂及工业区污水处理站暗访,不少设备早已锈迹斑斑,有的甚至已经锈烂,污水处理厂直接排污的现象屡见不鲜。
省建设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省到去年底建成3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达261万立方米,按设施规模算污水处理率达64%。实际运行只有182. 6万立方米/日,闲置率30%以上。此外,还有4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正在建设,总投资为47.07亿元。参加考察的一些专家指出,“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巨大,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少则上百万,大则数十亿元。如果不运转,其设备三五年就会成为一堆废铁。建而不运,浪费更严重,不如不建。更有甚者,城市污水处理企业成了安置办,几十个人就能运转的企业竟然安排二三百人的编制,人浮于事。”
机制不完善 政策要配套
记者在邢台、衡水、石家庄等地采访,绝大多数政府建设的污水处理厂都处于入不敷出、靠财政拨付维持运转的状况。去年,全省县城以上城市年排放污水14.8亿立方米,至少8.1亿立方米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环境。
省建设厅城建处有关负责人说,污水处理设施闲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建设规模偏大、排水管网不配套,也有设施设备老化处理能力下降原因。但主要是运行费用不足:河北大部分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低,每立方米5毛钱左右,而污水处理理论费用(含管网运行费)为1元左右;同时,收费率偏低,目前只有7个市污水处理费收缴率达到七成,其它市(县)在20-50%之间,造成污水处理收费总额不足,不能满足运行需要。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机制不活,“政府收费、财政划拨”体制也影响了经费投入。河北只有9个污水处理项目按市场化建设和运营,其它均由政府投资建设运营。按市场运作的项目中,由于没有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合作伙伴,投资主体单一,使政府在合作谈判中处于被动境地,合同签订不合理。而政府投资建设、按事业单位管理的项目,建设人员主人翁意识不强,运行管理人浮于事,建设和运行成本虚假偏高。因此,必须加快污水排放、处理体制改革,把现有的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单位像供水、燃气和供热企业一样,由事业单位转变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由污水处理企业自主收费、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完)(采写:杨守勇、周润健/编辑:杜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