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年来,我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在中共萧山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努力坚持和不断完善这一制度,结出累累硕果。
中共萧山区委始终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大事来抓,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履行自己的职能,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特别是相继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重大问题协商通报制度,双月学习座谈会制度,与政府有关部门对口联系制度,区委主要领导与民主党派联系制度,党政班子成员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交友谈心制度等。2005年11月,区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4年来,由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各类通报会、座谈会等达40多次,就我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等有关问题交换意见;区委、区政府每逢举行重要会议或作出重大决策之前,都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工商联进行通报和民主协商,经常就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改革措施和战略性决策以及机关作风建设和重大人事变动等重要问题,与民主党派负责人、工商联领导进行协商,听取意见。
在中共萧山区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知政参政平台更加广阔。目前共有214名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成员担任区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中有27人担任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4年来,区委推荐16位党外中青年骨干参加了省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班,推荐4名党外干部参加市社会主义学院党外实职干部培训班;举办了全区民主党派、统战团体中青年骨干培训班,使76名党外中青年骨干接受培训,增强了党外干部的政治大局意识,提高了他们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每年选送40—50名民主党派成员参加上级党组织的各类培训。2004年开始,区委有重点地推荐后备干部挂职锻炼,2004年推荐了8位区管副职党外后备干部到区重点工程挂职锻炼,2005年推荐了5名党外干部到湘湖拆迁办锻炼;同年有2名党外干部被提拔担任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在区委的重视下,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党外后备干部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18%。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工商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就事关我区三个文明建设方方面面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我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取得了新的成绩。4年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向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调查报告近300篇,提出议案、提案607件。
在中共萧山区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和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并取得显著成绩。4年来,区各民主党派创办的职高、文化培训中心培养各类人才1500余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医疗“三下乡”活动80多次,发送资料2万余份,通过义诊、咨询使上万余人次受益。区工商联新发展会员665余家(人),比上届末增加39.5%,组织和参与银企推介会30余次,区工商联广大成员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奉献爱心,共捐款14017.3万多元。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努力发挥与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络,为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