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山河向人们介绍被破坏的古门。刘殿君摄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后裔朱凤标,是萧山新塘街道朱家坛村人,道光十二年进士,被民间称为“萧山相国”。在萧山的古代名人中,朱凤标是学位及官位最高的人,他的故居在萧山众多历史遗产中,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珍贵历史遗产破坏严重
朱凤标的故居位于朱家坛村中。故居保留的建筑总体布局中,单体砖雕、木雕都较为精细,是目前我区境内残剩的总体建筑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名人故居。与其相邻的还有万寿庵、万寿桥、船道及小石拱桥等古迹,总面积达4279平方米。
故居东西各三处,其中西厢部分已被拆毁,榜眼墙门内的厅堂也于几年前被毁。前不久,故居内又有一堵墙自然坍塌,地上还到处可见散落的灰色砖瓦。许多墙面经受不了长期的雨水侵蚀而变形风化,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房顶为老式的木头横梁,已所剩无几。
小石拱桥是迄今为止,萧山历史文物中最小的石拱桥,桥面和桥梁上布满斑点,桥下昔日繁华的船道如今已是杂草丛生。万寿桥的市级文物标志牌落入河中,至今无人过问,桥基的石料已从长方形磨成了椭圆形,两侧吸水兽的头顶也被杂草淹没。
万寿庵沿古河道而建,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但如今有比万寿庵大数倍的建筑已占用庵内土地,古河道也被打入石桩,河面的宽度已被建筑夺走三分之一。
民间积极行动拯救故居
“如果保护故居,需要征用我家老屋,我愿意无偿捐献。”说这话的人叫朱山河,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朱家坛村人,是朱氏20世孙。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故居里有我家的老房子70多平方米,既没卖掉也没租出去,就是为了等到有一天政府能保护起来。这是一份很大的历史遗产啊,作为朱氏后人,我有责任保护它!”
记者了解到,朱凤标故居的两个墙门内现在共有十几户人家,有的出租给了外来民工,有的因搬迁而卖掉了老房,但大多仍保留完整。许多朱氏后人同朱山河一样,都愿意捐献老房子。
就在几天前台风肆虐的日子里,新塘街道有关人员和朱家坛村村委会主任蔡瑞根等人还亲自去查看了故居情况,做好了充分的防台准备。万寿庵外层破旧的墙面还被村民修整粉刷过,遮住了原来旧墙的裂痕。
朱庆南是朱凤标的第19世孙,提到故居修缮问题时,他说:“既然要保护,就应该马上行动起来,故居修复已经不能再拖了,一定要彻底保护!”村民顾淑珍也迫切地说:“希望有关部门快来修好它!”
蔡瑞根介绍,村里一共1900多人,朱姓的人就超过1000人,占总数的50%以上。大家都希望能把故居赶快修整好,一些人还捐款修复过故居。
政府规划出资千万保护故居
经专家评估,朱凤标的故居建筑形式体现了当地特色和时代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于研究当地的历史与民俗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朱凤标故居作为萧山的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地方建筑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同时对研究朱凤标的史迹有较高的价值。
前不久,朱家坛村还被叫为“城郊村”,经过全村的申请,该村恢复以往的故称“朱家坛村”。更名一举,已可看出政府保护朱凤标故居的决心。
日前,区政府有关部门已请权威机构做出了保护朱凤标故居的规划。规划将从今年开始到2020年间分三期进行修缮和保护,总投资约1340万元。据了解,这是我区目前为止保护村落历史文物的最高投资数额。
事实上,早在1999年,朱凤标故居就被列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原萧山市文管会办公室对朱凤标故居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维修方案的初步设想。
按照最新规划,初步维修阶段将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原则,对构成村落的道路、河道及构成历史环境的桥梁、河埠头等进行保护,保护传统的村落格局和道路系统。建设控制地带范围总面积为16912平方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