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技术交流
8月18日,第二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还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首届大赛工具钳工、数控车工的全国冠军曲骊、孙思国与首届“双证班”的学员进行面对面座谈,谈及现代技能人才的标准,大家普遍认为,是理论加实践的组合。
谈技能:学历、能力同样重要
去年,沈阳推出青年技能“双证”(学历证和技能证)培训,让青年技能人才同时具备两个证书。当天座谈会上,许多首届“双证”学习班的毕业学员们通过亲身体会谈了理论和实践对一名技术工人的重要性。
王东明是沈鼓集团的一名员工,操作法国2米速空立车已经8年了,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高超的岗位技能。但王师傅说,工作中却时常会遇到理论性很强的工作。例如,操作机床需要编程,但由于缺乏相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王师傅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今年他参加了首届“双证班”,专攻理论知识。他深深地认识到,理论基础对一名技术工人很重要。
首届大赛数控车工冠军孙思国说,今年他正式从沈阳工业大学成教计算机专业毕业了。虽然如今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他还是把学习理论看得很重要。“如今,对于技能人才的要求既要有过硬的操作能力,也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样才可以跟上前进的步伐。要适应发展,不断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谈大赛:秘诀———扎实的基本功
“孙师傅,您是上届大赛的全国冠军,能教教我们参加大赛的秘诀吗?”“曲老师,能告诉我们比赛要注意哪些事项吗?”在现场,学生们对全国大赛极具热情。
沈阳电大数控专业的赵博,见到孙思国特别兴奋。“孙师傅是我的偶像,我的理想就是等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车工,参加全国大赛为家乡增光!”
“我参加大赛没啥秘诀,只有一条:扎实的基本功!”孙思国笑着说。他觉得,选手赛场上的发挥,是平时积累的体现,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能力,才是在大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关键。
谈到比赛,首届大赛工具钳工全国冠军曲骊说,从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任何大赛他都积极争取参加。并在市级、省级、中央级的钳工大赛中获得11次大奖。曲骊说,作为刚入行的青年人,一定要首先打好基础,只有平时有量的积累,比赛时才能有质的飞跃。
谈变化:技能人才受重视了
今年的大赛,曲骊负责为沈阳的4名参赛选手进行赛前技术指导,他也亲身感觉到两届大赛的变化。与去年的首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技工们参赛热情越来越高了。此外,从比赛本身来说,赛种设置范围越来越宽,充分体现了本届大赛的主题:“提高青年技能,促进自主创新”。比赛的难度也在增大,选手水平也越来越高。
参加首届技能大赛的经历,是孙思国和曲骊一生的重要经历。“当时真的没想到能获得冠军,更没想到我能受到这么多奖励。”这个第一名也让他获得6万元奖励,相当于他两年的工资。同时获得集团内部最高荣誉“特等劳动模范”、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他觉得这也说明了如今对技能人才的重视。
2005年9月,沈阳被命名为“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推出青年技能“双证”(学历证和技能证)培训,让青年技能人才同时具备两个证书。在全市开展百万职工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还建立了青年技能人才库等。企业内部也调动起技工学技术的热潮,导师带徒、二元互动、各种新模式在企业中盛行。孙思国深有体会地说:“从前,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断层严重,引才难度大,而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走进企业。”本报记者王晓婷实习生刘佳摄影李双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