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8日下午宣布,自8月19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2004年10月29日起央行首次同时上调存贷款利率。那么,央行为何在此时选择“加息”手段?央行有关负责人18日回答了记者的有关提问。
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遏制投资和信贷冲动
问:为什么要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答: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总体形势良好,但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存贷款基准利率代表全社会的资金成本,如果资金成本相对于投资回报率偏低,很容易助长投资和信贷的冲动。通过上调基准利率,可以加大投资行为的融资成本,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衡量信贷风险,防止贷款盲目扩张。
长期利率上调有利抑制投资过快增长
问:为什么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答:此次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有利于抑制长期贷款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有利于优化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协调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在下限范围内银行自定个人房贷利率
问:为什么要进一步推进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对居民有什么影响?
答: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周期较长,对利率调整敏感度高,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的增强,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创造了条件。为此,人民银行决定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到0.85倍。商业银行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根据贷款风险,在该下限范围内自主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对于资信记录良好、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购房者,在办理个人住房贷款时,可以在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获得利率下浮优惠。若执行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基准利率的0.85倍),实际上调幅度仅为0.06个百分点。
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0.85倍以后,新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既可采用浮动利率方式,也可采用固定利率方式。对已经发放的浮动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商业银行应在贷款合同约定的利率调整日,以贷款基准利率的0.85倍为下限确定具体利率水平;对已经发放的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贷款利率则不受此次利率政策调整的影响,继续按贷款合同约定的利率执行。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