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符策超(右)采风时与海南“刘三姐”王女不大合影 海文 摄
海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着万物生灵,也让文艺家艺术家为之痴迷。从洋洋千万字大部头民间文艺志书,到百米长卷海南风情画,还有一个个成系列的民俗摄影作品,一曲曲歌唱海南的原创歌曲……多少人在为挖掘和弘扬海南乡土文化做着有意义的事情。有奋斗才会有成果,海南久远的历史与生机勃发的今天,需要有更多的文学家艺术家以独到的艺术视角,把她呈现在世人面前。
海口晚报网8月19日讯:
海南之夏,当最后一部《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海南卷》书稿封笔付印,符策超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项浩繁的文化工程终于竣工了。而从他参与编纂海南八部文艺集成志书起,至今已经十几个年头。
海南民间文艺究竟丰富到何种程度?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当我们面对海南八部文艺集成志书,这种模糊的概念就会变为具体: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集中收录海南各族人民各历史时期代表性民歌959首,约120多万字。
《中国戏曲集成·海南卷》,收录海南戏曲唱腔、场景音乐和锣鼓谱700多首,约130万字。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海南卷》,记录整理了海南黎、苗、汉族的代表性传统舞蹈49个,约60多万字。
《中国戏曲志·海南卷》,全面记述海南戏曲的源流和艺术特点,约100多万字。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海南卷》,收录了海南各民族民间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故事473个,约90万字。
《中国歌谣集成·海南卷》,收录海南各民族口头流传歌谣近1000首,约100多万字。
《中国谚语集成·海南卷》,收录海南各民族的谚语1700多条,约120万字。
《中国民间器乐集成·海南卷》,收录海南代表性器乐曲近500首,约130万字。
收入海南八部文艺集成志书的民间文艺精品虽只是浩瀚艺海中的一部分,但已足见海南民间文艺之丰富多彩之绚烂多姿。
符策超担任海南八部文艺集成志书主编、副主编,与他一起工作的领导和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他从始至终一直担负着编纂工作,是这场文化大戏的主角。1988年海南建省,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从广东省分出,独立成卷。省文体厅于1990年成立了编纂机构,指定时任艺术处副处长的符策超,专职负责海南八部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 编辑部是一间租来的小房子,人称“冷宫”。有朋友对他说:“古人云,编志不得志,得志不编志,只有官场上不得志的人才去编志。”符策超并不这样看,他说:“我从来没有当官的欲望,却有为文的爱好,编书正恰我意,如鱼得水乎。”他还写下了一首自勉诗:“安于清贫耐寂寞,挖土文艺笔当锄,吾侪肩负千秋业,唯为利荫万代儒”。
说起编志,有常言道:不怕编不了,只怕无资料。只有在拥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才能编出高质量的集成志书。符策超迎难而上,为了收集文艺集成志书的资料,他与课题组同仁可说是使尽了浑身解数,成年累月奔波于乡村山寨。徒步走千里,风雨无阻挡,他们满身疲惫,行色匆忙,衣带渐宽。在进入编纂阶段更是难题百出。国家对编纂文艺集成志书的标准严格,书稿要求科学上没错误,思想上没糟粕,艺术上无硬伤,而且要体现全面性、科学性和代表性。每部集成志书须经全国顶尖的文艺大师“三审验收”,数量与质量都达到国家级志书水平方能出版,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回顾那些日子,有些事情仍历历在目。符策超说,在编纂谚语集成时,送审谚语1万2千条,总编辑部经严格初审、复审,删去非谚语的顺口溜2千条,只剩下1万条,并提出再增加8千条的要求。天呀!经过十多年兴师动众的搜集和整理才得到1万条,现在要再增加8千条,谈何容易!因为每增加1条,都要翻阅原有的上万条,看看有否重复。符策超暗暗叫苦,央求总编辑“高抬贵手”。可负责海南卷的总编辑部副主编李耀宗教授说:“集成志书不相信眼泪,为保证书的质量,不能不提出这样的要求。主编马学良教授临终前还说到海南卷的编纂问题,他说,质量问题不能让步,文化‘长城’不能在海南这段塌腰。”
大师们严谨的治学精神使符策超深知责任重大,他领命再挑重担,广泛发动文化工作者,重点寻访对谚语有研究的专家。他自掏腰包请黎族文化学者王文华等人茶叙三刻,得谚百多首。“立竿见影”的收获使他乐此不疲,一连找了上百位这方面的专家学者,花了2年时间,终于增加了有海南特色的谚语8千条。
编纂文艺集成志书最难是撰写每部书的综述。综述是全书的精华提要,也是最费神的宏篇论文。有6部集成志书的综述出自符策超之手,字字句句都是蘸着心血写成的,他对人说过:“写完一篇综述的论文就觉得全身瘫软,每篇综述论文都是一次考试,不下足苦功夫就无法毕业”。而编纂每一部集成志书又何尝不是如此?他对采风得来的浩繁资料,一篇篇地阅读、整理、分类,撰写,甚至一字一字地校对,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熬白了头发。
海南八部文艺集成志书终于完成了,而这位海南民间文艺的老专家却没有挂笔,又投入了编写海南省文学艺术志书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之中,肩负起新的工作担子。(夏萍)(来源:海南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