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艺校南音班明天应邀赴央视录制节目
早报讯(记者林福龙江海苹实习生游秀凤文/图)福建泉州艺术学校南音班受中央电视台之邀,将于明天前往北京,参加戏曲·音乐部《风华国乐·周末版》的节目录制。节目将于今年央视中秋晚会中播出。
十个少女演绎传统
“参加节目录制的演员有10人,连同舞台、灯光、道具等一共有15人赴京。”据了解,这是泉州艺校首次参加这样大型的活动。教务处主任洪小松介绍,此次将要录制的两个节目分别是南音传统四大名谱之一的器乐曲《走马》选段以及南音传统曲目———演唱曲《只恐畏》选段。
他说,两个曲目的难度都较高,原本每个曲目的演奏时间都要十几分钟。为了此次的录演,他们将每个曲目中最精华的部分提炼出来,浓缩至3分钟。“时间是缩短了,但韵味并不因此减弱”。
同时表演还将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无论是服装上,还是布景、灯光等,都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除了睡觉全力排练
洪主任说,中央电视台于2006年7月26日发出了邀请函。对于他们来说,可以准备的时间并不多。
参演的是该校的“女子十乐坊”。其中弹奏琵琶的王容今年刚刚毕业,并将留校担任老师。她说,自7月份得知这个消息后,先是感到很荣幸,随后就觉得压力不小。她告诉记者,虽然以前有参加过许多表演活动,但到北京参加这样大型的录制还是第一次。
为了发挥出最高的水平,王容一行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排练。
一个头套价值千元
出色的表演当然少不了精制的道具。李启鸿校长带着记者参观了他们将带往北京的行头,足足有两大箱,还有六个装头套的铝制箱。李校长介绍说,每个头套都是依照每个人的头型订做的,花费千元以上。
表演前的化装是一个繁琐的过程,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专门的化装师,仅仅是弄头饰就将花去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本次北京之行意义重大。”泉州市文化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陈惠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陈惠平指出,泉州艺校南音班受央视邀请,参加节目录制,虽然演出的时间只有短短6分钟,但意义十分重大,“到央视亮相,既能扩大泉州南音在海内外的影响,也对泉州南音正在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这也是一次对南音人才培养和锻炼的难得机会。”泉州艺术学校校长李启鸿也说,“让学生参加这类大型表演节目的录制,既能提高专业水平,又能使她们得到锻炼”。
赴京演出节目简介
器乐曲《走马》选段
演奏: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南音大专班
曲目介绍:该曲以南音琵琶、洞箫、三弦、二弦合奏,并加上南音打击乐木鱼的独特演奏,展示了一群骏马于辽阔的草原上悠然自得,时而奔跑,时而漫步的俊美构图。
演唱曲《只恐畏》选段
演唱: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南音大专班
曲目介绍:该曲系南音传统“指”——《心肝跛碎》之末章。讲述宋朝朱弁之故事,雪花公主因朱弁欲还乡离去,不舍十六年来虚以夫妻之名、实以兄妹之情同处,此际惜别伤感所唱。
千年弦管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亦称弦管、南管、南乐等,相传形成于晋唐,公元十世纪中叶传入泉州一带的闽南地区。随着历代闽南人的移居,传至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
南音曲调优美典雅,情韵深沉,雅俗共赏,不仅深为闽南侨乡人民和海外同胞所钟爱,也赢得各界人士的赞誉。2005年泉州南音正式列入文化部确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国外,南音被誉为“东方古典艺术的珍品”、“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由于它保存着丰富的古代音乐文化遗产,因此成为极为珍贵的民族音乐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