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纽约皇后区图书馆:
借书免费, 一次可借25本编辑同志:
去年到美国探亲,我们曾经见识了国外的公共图书馆。
在纽约住了好几个月,不懂英文,报纸看不懂,电视听不明白,生活自然有些寂寞。 想到图书馆可能会有中文书籍,便让女儿女婿去问一问。一问才明白,原来,居住在纽约的人都可以到公共图书馆免费办理借书证的,即使是大名鼎鼎的纽约市图书馆也不例外。对居民来说,更方便的是坐落在居民区里的社区图书馆。我们住在皇后区,凡在这里居住、工作、就学或拥有财产的人,都可以凭有效证件在皇后区图书馆申办借书证,借书、还书十分方便。
美国没有户口簿,也没有身份证,但是有效证件很多。附有照片的驾驶执照、工作证、学生证、军人证、护照、绿卡、社会福利卡、老人医疗卡、产业税单、地契都可以,即使是乘车证、午餐证、信用卡、最近三个月的银行账单、税单、水电煤气和电话的账单、有姓名和地址的支票簿也都行。最简单的是用驾驶证。在美国,几乎人人有驾驶证,驾驶证里含有包括社保号码等个人所有信息,在需要证明的时候都有用。办理借书证不收任何费用,但必须证明你是居住在纽约。用驾驶证登记以后,图书馆便让你在家等候。几天以后,我们收到图书馆寄来的明信片,拿着这张明信片到图书馆去,几分钟就领到了借书证。这样办证,看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却是证明你在这个区居住的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
办理借书证既不收押金,也不要工本费。皇后区图书馆有63个分馆,借书证全区通用。凭着借书证,我们可以到皇后区任何一个分馆借书、还书。这些分馆,密密麻麻地均匀分布在居民区中间。一般从住处走十来分钟,便可以到达其中的一个分馆。在一个分馆借的书,也可以还到它的另一个分馆,因而对读者来说相当方便。
图书馆每周至少开放6天,有的分馆7天都开放。这些图书馆面积不大,藏书也不是很多,英文书籍当然是主体,但因为皇后区居住有很多华人,馆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中文书籍。我去的那个图书馆里,一楼是英文书籍,还有一间儿童阅览室和一间成人阅览室。阅览室里有好几台电脑,免费供读者上网。二楼十几个书架上陈列的全是中文书籍、杂志和碟片,还有少量的韩文书籍和碟片(因为皇后区也居住有很多韩国人)。书籍是常见的、畅销的,杂志是流行的,内容涉及政治、文学、社科、经济、文化、生活、历史等各个方面,种类齐全,足以满足一般人借阅的需要。每人一次可以借阅25册,书籍21天归还,杂志7天归还,碟片3天归还,到期可以续借一次。借书不收任何费用,也不像国内的图书馆那样收年费。但如果逾期不还,则要处以罚款。图书每本每天罚款20美分,碟片每种每天2美元,老人减半,儿童按1/4计算。按照这些规定,我们每次去图书馆都抱回一大堆书籍杂志。看完以后,拿去往图书馆的一个还书柜台上一放就行了。不用出示借书证,电脑自动就办好了还书手续。
一个区60多个分馆,要有房子,要给服务人员开工资,还要不断购置新书和杂志,要添置电脑,想来开支不会少,可图书馆除了逾期罚款外不向读者收取任何费用,可见图书馆在美国就是一个公共福利事业,所有的费用全由政府包了。当然,政府的钱还是来自美国的纳税人,不过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已。
可以借书,使我们在美国的生活更加充实。谁知道,更方便的事儿还在等着我们。五月间,皇后区图书馆开通了网上借书平台。只要输入借书证的号码,就可以在网上借书还书,还可以浏览各种杂志。当然,这也是不要钱的。这样,不用上图书馆,我就在网上看书、看杂志,而且书籍、杂志品种更全,数量更多,实在是方便极了。据说,皇后区的这个网上中文阅览室在整个北美地区还是首创,因而受到了旅美华人的普遍欢迎。
真希望不用多久,我们的公共图书馆也能做到网点密布、借书方便,给爱好读书的人们带来便利。
南京读者 赵明
B
既要关注借书数量
更需倡导阅读风气编辑同志:
贵报最近的“图书馆该借几本书”民意争议系列我都在网上看了,感觉很好,这是一个公共话题,也是关系到很多“书虫”的贴身利益,作为一位教师,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根据我的经验,一次能借多少本书是一回事,有没有习惯来读书又是一回事。对热爱读书的人来说,固然借书数量的多少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针对整个社会风气来说,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而言,读书风气显得尤其重要。打个比方来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是,最近几年来,人们知之甚少、媒体乏人问津、相关活动难觅其踪。虽说阅读是个人化的事情,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但是它也是一个民族学习力的体现,创造力的源泉之一,乃至可以说是社会精神面貌的一个侧面。
有识之士认为,营造书香社会,倡导读书之风,是当今时代的潮流,也是我国社会生活的必然趋势。诚哉此言,回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所以能取得骄人的成绩,无不与认真读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大有关系。书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修养。书能使人们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而这种提高,又大大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事业的发展。
但是,书香社会不是一句口号,更不能成为政绩工程,应该是从内心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并逐步培养阅读习惯。事实上,如贵报所言,现实中的娱乐方式和休闲方式太多了,各种文艺活动和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这一方面是好事,说明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极其丰富,另一方面,这也不可避免“夺”去了人们大多数时间,也是部分城市图书馆门可罗雀的主要原因所在。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有不少人都已认识到读书的必要与重要,并付诸实际行动。不仅在校的学生在读,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也在读。参加电大、夜大、函大学习的人愈来愈多。他们忙于“充电”紧跟时代的步伐。这种精神很好。
古有“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和“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之类的传统,西方也有“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干。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干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之类的教诲,我们现代人所作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多读书、读好书。
就贵报报道而言,既需要关注图书馆的借书数量,更需要倡导整个社会的阅读风气。
育才中学 尚新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