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闪烁的四川北路,人群熙攘,沪上很多老人至今仍有印象的群众影剧院(原广东大戏院)门口聚起了一些观众。昨晚,这个如今用来放映第三轮电影的剧场欲借东北的二人转招徕人气。来自沈阳的“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带着在东北三省的火爆和在天津、北京、长沙、济南、杭州等地的余热,风风火火地开进了上海群众影剧院。
主办方事前信心十足,希望首轮演出一个月后,能将看“二人转”发展成为上海的又一种时尚夜生活。然而,首场演出现场不仅没有出现主办方预期的火爆效果,连续几个传统包袱相继“闷掉”的事实更让主办方急得连夜商讨对策。“二人转”格调不高的品位和地域差异明显的文化背景,使得其在上海命运难测。
现场:传统包袱相继失灵
在群众影剧院演出,其实是主办方的良苦用心。策划人倪越人在演出前表示,这是他在上海考察了包括兰心、美琪等众多场地后精心选择的。一来剧场大小形状特别合适“二人转”的氛围;二来自2001年开始,东北的“二人转”就开始持续火爆,光沈阳就先后盘活了4个废弃的影剧院,此番来沪也希望能够“如法炮制”。
然而,前晚首场试演的效果显然打击了主办方。在东北演出时达到“爆棚”、“炸窝”效果的二人转,昨晚沪上首演时多少显得冷清。除了甩手绢、不倒翁等演员的绝活让观众啧啧称奇,演员们每次甩包袱、演小品、说笑话,甚至讲一些经过“绿色革命”的荤段子,往往只能引来稀稀拉拉的掌声。而原来在东北每隔15秒就爆笑一次的剧场效果,在上海的剧场却换作了观众的微微一笑,很多上海观众面对演员们一口顺溜的东北话,回报以一脸茫然。
“二人转”演员的包袱和说唱都是根据现场反应随意表演,因而所有不上场的演员都要在台下看着,以避免节目重复。然而,首场演出的几个传统包袱相继失灵,现场一片沉闷,以致坐在后台的演员纳闷不已,责怪剧场的音响太轻,而此时,一些坐在前排的观众已经被震耳欲聋的音响吵到捂住了耳朵。甩手绢、不倒翁等演员的绝活还是让观众啧啧称奇早报记者赵昀图
观众:好恶参半意见极端
虽然现场气氛和东北演出时差距甚大,但还是有不少观众对“二人转”表示惊喜。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几位买票的观众,他们表示,“二人转”的演出形式比他们想象中丰富,既可以听笑话,也有歌舞表演,还有绝活表演,很好笑,也很开心。而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曹树钧也认为“二人转”很有可看性,如果能更有序地组织节目,还是会有市场。
不过,对演出感到反感的观众大有人在。不少观众当场中途离席。有一家三口在退场时告诉记者,二人转和想象中很不一样,但是其中很多黄色和不健康的内容实在不适合孩子观看。更有年轻观众表示,二人转低俗的内容和服装布景,实在不符合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化氛围。
主办方:连夜讨论调整演出
沪上首场演出的观众反应让原本信心十足的主办方焦急不已。倪越人告诉记者,上海的演出效果和他们预期的相差无几,但是和东北甚至是杭州观众的热烈程度相距甚远。尤其是传统包袱失灵令人疑惑,看来上海观众的口味和东北观众完全不同。
为此,主办方已经连夜商讨对策,要在昨晚的正式商演中对节目作较大幅度调整。一部分通俗歌曲的演唱将会去除,并新加入《猪八戒背媳妇》等几个传统说口和相声的段子。对此,倪越人解释:“上海观众在歌舞厅、酒吧听通俗歌曲较多,所以节目完全不受欢迎。”然而,考虑到语言障碍和文化背景,调整后的二人转能否得到观众认可,仍然是个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