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民欢快地扭起秧歌。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本报讯 (通讯员 范晓霞记者王天乐)花伞、绸扇、唢呐、锣鼓、人流歌声,这些过去只在过年能看到的景象,如今,在陕北延安、榆林两市的几十个区县到处可以看到。拿群众话来说,如今的日子越来越好,我们不闹腾还等啥。近日,记者在延安市文化艺术广场看到,数百人的大秧歌从早晨7时开始,一直闹到晚上8时,他们中有退休干部、农民、市民、老红军等,唢呐和锣鼓一响起,人们纷纷扭了起来,顿时,整个广场花红柳绿流光溢彩。他们忘情地挥舞着手中的绸缎,把心中的喜悦抛向天空。每个人形态不同,标准不一,但脸上的欢快是同一的。宝塔区罗家坪的李老汉一年四季都赶到这里扭秧歌,他说,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闹了秧歌。榆林是传统意义上的秧歌大市,秧歌队员在6时左右就在广场上集结,悠扬的唢呐声响起,浮上天际。郊区的人们也赶到这里,记者问身边的群众,每天在这里都有秧歌吗?他们说,这种场面天天如此。素称“美水之乡”的甘泉县,从早上6时左右开始,在南关、北关体育场,一阵子的口琴、吉它等乐器的声音响起后,小品、相声、团体舞、歌曲联唱处处都是,特别显眼的是在北关体育场靠近花园边的那两个角落,一边是百余名少男少女跳着拉丁舞,一边是百余名上到70岁,下到5岁的群众舞着剑。家住太皇山的村民李子兵,今年68岁,每天早上不到6时,就背着三弦从家里步行三里路来到南关体育场开始了陕北的方言说书,在那高亢的腔调中,一种古朴厚道、乡土味道浓厚的气氛立刻扑面而来。《延安府志》记有“春闹社,俗名秧歌”。著名的陕北秧歌是在河北秧歌、东北秧歌的陪伴下上场的,三地秧歌的异同立刻又成了观众的兴趣所在。河北秧歌、东北秧歌相比要舒缓一些,而陕北秧歌却是在锣鼓伴奏下的强力舞蹈,演员们扭腰腾跃,脚下则是花哨的十字步,特别是抖肩摇头的节奏感特别强烈,看上去力量十足。在陕北的一个山梁上,一位老头的歌声吸引了我们:社会(哪个)越来越好,我们竟然老了,后生女娃娃们赶快扭吧,不然太阳落山就迟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