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0日电 绥棱县从解决科技入田“最后一公里”入手,拓宽思路,大胆创新,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构建适应“三农”新形势需要的全新的农技推广体系,使农业科技真正走近农民,走进田间。今年7月,全省农技推广现场会在绥棱召开,绥棱县农技推广的做法还得到国家农业部的充分肯定。
80万亩良田受灾引发农技体系推广改革
“网破、线断、人散、农业技术推广职能弱化”是我省许多市县农业技术推广共同的现状。
绥棱县现有60多名农技人员,相对于该县4万多户农民来讲,无异于杯水车薪,农技推广人员只有在病虫害易发季节,才能够出现在田间地头。
由于以往绥棱优秀的农技人员都集中在县农技推广中心,而县农技中心没有充足的活动经费,限制了农技人员下乡指导的积极性。各乡镇虽都设有农技推广站,但乡镇机构改革后,农技推广机构并入“三中心”,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都身兼数职。有些农技人员荒废主业,利用自身的农技优势搞起了农药化肥商店,推广农业技术的职能和自身的业务技能逐渐被淡化。
过去农技推广体系断层在村屯,从绥棱的现实情况看,更为严重的是,已经断层在乡镇。
由于近年来农业发展中过量施用化肥,土壤地力下降,各种病虫害极易大面积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不到位,很容易带来重大损失,去年绥棱有80万亩良田因突发灾害受损。构建适应农民需求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已成为科技兴农的当务之急。
优化县级、强化区域、取消乡级、完善村屯,农技推广人员涌向“断层”
多年不变的农技推广组织说改就改,也非易事。重新考试竞聘上岗,一些资格老、资历深的农技人员面临落聘待岗的危险,心里都有着难解的疙瘩。一名在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了近20年的老农艺师说:“原来在城里上班空闲时间比较多,还能照顾家里的小买卖。整天泡在田间地头,说实话,没几个愿意的。”
面对农技推广难以适应农民急迫需求的状况和改革将带来的震动,绥棱县委、县政府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和责任。“不管困难多大,也要把改革搞下去。”县领导班子决心已定。
为搞好改革,县委组成调查组,深入乡村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和科技人员发挥作用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和调研,同时,在乡村、农口及农技推广中心内部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邀请省市专家到绥棱共同谋划改革方案。
在结合县情实际、借鉴外地改革经验、征求各方意见、几经推敲的基础上,2005年12月21日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正式启动。
绥棱县把农技推广改革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放在基层,在改革农技推广体系方面首先是在体制上进行改革创新,撤销原有设置,构建乡、村、屯“四位一体”的服务网络。通过推行“优化县级、强化区域、取消乡级、完善村屯”的办法,以村为单位建立了76个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统一组织调配农业科技推广活动。以屯为单位建立科技示范户,使服务网络延伸至村屯。
绥棱县从农作物种植特点出发,围绕特色产业建立服务于产业发展和当地实际的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地理位置,这个县跨乡镇分别建立了3个重点专研水稻生产技术、大豆生产技术、玉米生产技术和瓜菜、特色经济作物栽培技术的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
县农科所并入县农技推广中心,重新定位职能;划出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技推广职能,归属区域中心站;机制建设上推行“死编活人、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工资活发”的运行机制。为解决“都管又都不管”的难题,县里对区域中心站实行垂直管理,所在乡镇协管。新型科技服务队长驻农村
以村为单位的76个农技推广协会,307户科技示范户,使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完善,农技推广队伍不断壮大,解决了农技推广“断层”现象。绥棱农业技术推广跨越了科技入田的“最后一公里”。
改革后,整合了资源,加强了基层农技推广力量。原来集中在县里的优秀农技人员都充实到了3个区域站,增强了基层的实力,切实改变了过去优秀农技人员不接触基层,农民群众见不到高层次人才的现象。
“到区域站后,我们半年的工作量顶过去三年的。”上集区域站站长胡文义告诉我们,从今年春耕开始,他们比往年忙碌多了,工作量明显增多,如何选购优质化肥、农药、种子,如何测土配方施肥,如何配药喷药,如何预防病虫害,每一个环节,他们都全程跟踪服务。每一个环节,都为农民的丰收和致富多上了一道“保险”。
把同一类型的专业人才相对集中,不但解决了学非所用问题,增强了工作质效,而且使农技推广人员结构得到优化。
由于推行了新机制,每一名农技人员都有目标、有责任、有担子,极大地激发了工作热情。同时也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新药剂的推广。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高涨。
这种浓厚的钻研氛围和农民的信赖,激发出了他们内在的热情和潜力。从事了22年农技推广工作的董秀文说:他们每天都得给自己充电,要是真被农民给问住了,那还不如让人家打两巴掌。
为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绥棱通过“菜单式点学”先行提高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业新技术的辐射点。科技示范户已经成为一支生活生产于农民中间、农民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常驻农村不走的新型科技服务队。
泥尔河乡扶北村科技示范户闫学录今年春天在上集区域中心站农技人员指导下采用两段式育苗的方法试种了3亩地水稻新品种,从目前的长势看,没有得病害的迹象,据估算一亩地水稻能增产100公斤,这个数字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惊喜的数字。
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空前高涨。今年绥棱组织开展的科技培训,形式内容灵活多样,既有课堂讲解现场答疑,又入农户、入地块进行指导。
科技人员成为农村最活跃的一支力量,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人。年初以来,组织12个小分队驻村入户宣讲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面达到95%%以上。
为了便于与农户联系,他们把服务区科技人员的电话向农户公开。在农技人员的宣传推动下,全县各类科技示范园区达到84个,面积22800亩。园区内新技术应用达20项,在全县推广新技术18项。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仅让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也使农技推广工作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由于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绥棱县在今年全省发生大面积稻瘟病时至今未发现稻瘟病。”经过半年的实践,绥棱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