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0日电 不过几年间,哈市所有的公交线路基本都更换了豪华车,有的甚至一步到位换上了高级空调车。而与之相对比的是,被称为绿色环保的公共电车线路却一再萎缩,至今只剩下唯一的117路电车在独立支撑。 然而当8月16日,哈市第一台新型超级电容绿色环保公交车正式投入载客试运行,引起哈市市民震动后,一些老哈尔滨人及一些老电车司机开始怀念当年哈市出现的首批“摩电”有轨电车及满城“大辫子”车的情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那些车辆是环保的,更是哈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摩电难以忘却的记忆
哈尔滨的很多老市民都见过这样一张老照片:在早已灰飞烟灭的尼古拉大教堂绿荫旁,叮当作响的摩电缓缓驶过。
1927年10月10日,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哈尔滨正式上路。当时,哈尔滨电车公司有电车20台,线路两条,全长7.56公里。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哈尔滨的有轨电车运输业达到了最高峰,据了解,当时哈尔滨有公共有轨电车线路8条,遍及道里、道外和南岗等主要城区,有电车137台。
今年76岁的于淑琴是哈尔滨第一批有轨电车女司机。在当时,公交车司机是一个很热门的职业,但也是非常辛苦的。开头班车,时常四五点钟天未亮就要出门;开末班车,到家时已是近凌晨。冬天开摩电是最难熬的季节,一早刚刚从暖暖的被窝里出来,便要坐到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车里,即使穿着皮袄、及膝的毡靴子,也不能阻止寒风的侵袭。在这个行业,于淑琴一干就是30年,但当记者问她是否感觉辛苦时,她却说:“从没觉得辛苦,只是感觉很光荣。”
摩电是一个头尾不分的庞然大物,即使发生事故,也都是略微轻伤。于淑琴还清楚地记得一次摩电被撞翻的事故:那是在太平桥附近,当时的司机开车走神,而与一辆坦克相撞,摩电被撞出了轨道翻倒。
“1950年我刚开摩电上道时,在哈尔滨的街道上很难看到一辆汽车。可是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摩电渐渐被无轨电车取代,电车轨道也一条条地被拆除。”于淑琴说。
1987年,在为人们服务了60年后,哈尔滨的最后一条电车轨道———文明街至秋林公司路段,也被瞬间拆除,拆下来的路轨和石料卖了钱,没来得及拆的就直接铺在柏油路下面……
“大辫子”车,曾是一道风景线
与有轨电车一样,被称为“大辫子”车的无轨电车也曾是哈尔滨人一个美好的回忆。
高令军,今年48岁,现在是哈市唯一一条仅存的电车线路———117路电车的驾驶员,在电车上工作已经30年了。从最开始当售票员到当驾驶员,“大辫子”车已经与高令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在很多条电车线路上干过,那时候,成为一名电车的驾驶员是非常自豪的事。一听说在电车上上班,别人可羡慕了。”说起这话来,高令军的神情非常激动。在高令军的眼里,似乎那时候才是他最为辉煌的时期。
哈市公共电车总公司党群工作部的孙守志说,哈市的“大辫子”可以说是几经变迁,最早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车型是北京产铰接式电车,就是中间带连接部分,车型比较普通,后来在60年代末期,哈市引进了上海产铰接式电车,档次就好一点了。上世纪70年代哈市自主研制了地产铰接式电车,当然也是参考上海和北京的电车车型。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哈市又购进了北京和沈阳产的铰接式电车,车型就比以前更高档了。“哈市公共电车发展最好的时候,电车线路达到10多条,承载了哈市近一半的运力。”
据了解,从2000年起到现在,哈市建路桥、搞绿化、修广场,无轨电车的“大辫子”几乎都被“剪掉”了,南通大街上的无轨电车下马了,新阳路和尚志大街的电车也相继“下岗”,如今仅剩下一条线路。
最后一条“大辫子”正停运
到这个月月末,哈市最后一条公共电车线路———117路电车因为市政工程改造已经停运两个月了,但与去年9月份停运一个月相比,这次无论是领导还是职工已经没有了悲观感。
去年8月30日,在哈市交通局召开了一次由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参加的会议,主题是:因市政工程改造,涉及部分公交线路行程调整。117路无轨电车因为在调整之列,从9月1日起,将第二次缩短行程。117路电车车队前任队长温道刚参加了此次会议。
温道刚向记者讲述这次会议精神的时候,引用了当时会议上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无奈:电车线路缩短再缩短。
事实上,让这位前任队长无奈的并不是电车线路的缩短,而是日渐惨淡经营的营运局面。“即使线路不因为市政工程缩短行程,正常运行也是难上加难。”温道刚说:“以前年停运的111路电车为例,它属环线车,而且是双电源的,就是因故障停电或其他原因,用电瓶带动车辆也可脱线行驶一定的里程,在全国这种双电源车是哈市最先研制出来的,研制成功后,很多兄弟城市都来取经。大前年不知什么原因,在中山路掐断了2.4公里的线路,这段路程只好用电瓶带动脱线行驶。谁知在前年又把亚麻厂到省政府这一段掐断了1.1公里。电瓶支持不了了,没办法只好停运,只剩下117路了。117路无轨电车的票价目前可以说是全国最便宜的,全程只有5角钱。客源也一直不错,然而就这一条线路,因为市政工程改造也总是停运,职工们人心浮动,不知道这唯一的一条电车路会不会像111路一样,对未来没有信心。”
“这次停运结束后,不会再因为市政工程改造停运,能保证正常运营了。”17日,在哈市香坊区香电街117路终点站,值班的两名调度员李金成、贾洪意指着停在路边的24辆电车对记者说。
据117路车队石明杰书记介绍,今年车队进行了改制,改制后,决心把这条全哈市仅存的一条电车线路经营好,趁着停运阶段,对所有车辆进行了大修,争取在恢复营运时给哈市市民一个崭新的面貌。
燃油公交车
也遇运营瓶颈
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的改善,据了解,哈市大气环境是煤烟加汽车尾气混合型污染,空气质量冬天一般是三级,非取暖期为二级。而如今由于汽、柴油的几次涨价,哈市的燃油的公共车辆运营也凸现出一些问题。
相信哈市市民还记得2003年12月24日发生的104路空调车降价风波,当日早晨,104路所有的空调车在车头挂出了“为了生存,降价一元”的大红条幅,据104路空调车队经理张源江介绍,车票降价主要是出于经营考虑,从2003年10月份开始,空调车的上座率每天大幅下降,为保证不亏本,才出此下策,完全是无奈之举。后在有关部门的制止下,降价风波只维持了一上午,第二天又恢复了原价。
“现在空调车的效益远远低于豪华线路,如果每天能坚持不赔钱,那就是赚了。”17日,哈市公共汽车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一脸无奈地对记者说:“从2003年开始,空调车的效益急剧下滑,平均每天每台车只卖到450元左右。”
这位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空调车每天的运营成本为:司机一天的工资80元,干一天休一天。而现在油价上涨,耗油每天300多元,这样一天下来,每天必需的支出为将近400元,还不包括车辆的损耗和折旧。“显而易见,每台450元的营业额对车队来说意味着什么,现在车队只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亏损。”
哈市公共汽车总公司一位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如今油价不断上涨,对公交车的冲击最大,而公共交通部门是非赢利部门,如果政府部门没有足够的补贴,企业经营将面临很多困难。
就哈市为什么要砍掉那么多的无轨电车而换成汽车的问题,17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哈市建委一位相关部门负责人,他向记者介绍,拆除电车线路,一是为实施形象工程,电车的电线和电杆密集杂乱,视觉污染严重。二是由于电车电线老化,经常发生事故,造成塞车,给市民出行添了许多麻烦,所以必须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