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望新闻周刊》报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党政机关纷纷兴建“培训中心”,这本来是着眼于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好事。但记者调查后却发现,其中的一些培训中心成为豪华宾馆,越来越偏离了“培训”的本意。
“培训中心”豪华化
“每天开半个小时的会后就去桑拿、美容、唱歌、打保龄球等,每人每天消费标准1000元。”日前,在北京某局工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单位每年都要组织员工到自己的‘培训中心’培训。最后,还每人发购物消费卡。”王女士反映的情况,早已成为社会上“公开的秘密”。据北京市纪委监察局透露,截至2004年6月,北京这类具有住宿餐饮娱乐等功能、独立设置并在市编办登记的培训中心共有54个。记者调查发现,党政机关兴建“培训中心”,在全国是个普遍现象。
“培训中心”功能异化
在不少人心里,“培训中心”理所当然应该是学习培训的地方,而记者调查发现,有些“培训中心”,却有星级酒店标准的客房、套房,桑拿、美容、歌舞厅等各种娱乐设施也一应俱全。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培训中心”已违背初衷,成为大肆拉关系、钱权交易、请客应酬、公款吃喝玩乐的地方,甚至成为变相创收私设“账外账”、“小金库”的隐蔽场所;有些每年都需要财政或预算外资金补贴,成为年年亏空的“无底洞”。
为贪污腐化提供便利
据记者调查,违规“培训中心”的建设,除了畸形投资的不良冲动外,不但浪费社会资源,损害了国家机关的执政形象,而且也给少数腐败分子侵占私分、贪污挪用提供了便利。近些年来曝光的大量腐败案件中,以“培训中心”这样的场所作为载体的可谓不胜枚举。当年陈希同、王宝森“搞腐败”的那个地方,就挂着“培训中心”的牌子。据国家审计署2004年披露,经审计发现,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召开的一个内部人事干部会议,3天竟然挥霍了304万元,人均耗费2.4万元!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院毛寿龙教授认为,现在很多培训中心机制定位不明确,存在管理上的很多漏洞。“‘培训中心’容易成为腐败滋生的地方,这与政府公务消费不透明有关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杨钟红副教授认为:“政府公务消费应打破‘定点’规则,实行市场化运作,增加消费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