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网8月21日电 据钱江晚报报道,120急救电话犹如城市逃生门,是一条特殊的生命通道,它担负了人们的全部信任。可是,近段时间,浙江省内一些城市的120急救中心频频出现的问题,有的酿成令人终身遗憾的事故。浙江省卫生厅就120急救中心出勤慢以及电话线路不通等事件发出全省通知,对各个单位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5分钟车程1小时到
车上无药品也无医生
前段时间,家住杭州的顾先生母亲到余杭塘栖走亲戚。7月22凌晨4点多,身体一向健康的顾母在亲戚家突然感到心慌气急、身体不适。老人当时神志还比较清醒,立刻吩咐亲戚赶紧给120急救中心打电话。由于情况紧急,亲戚马上拨打了余杭120,当时值班的接线员也记下了老人亲戚家的家庭住址和电话。一个多小时后,顾先生母亲已经陷入了深度昏迷,120的急救车终于赶到,把老人送到了余杭塘栖中医院。虽经院方全力抢救,但终因延误时间过长,老人还是离开了人世。
让顾先生怎么也想不通的是,设在余杭塘栖中医院的120急救中心,距离母亲出事的亲戚家不到5分钟车程。
“为什么5分钟车程竟耗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时间?”顾先生感到不能理解。他仔细翻看了余杭120急救中心的接线记录,发现了两个明显的记录错误。第一个是接线员将家庭住址“运动新村”记成了“云会新村”。这两个地点虽然读音相似,但距离却相差甚远;第二个错误是,接线员居然将亲戚家8位数电话登记成了7位数。
更加离奇的是,这辆急救车上除了担架没有任何急救品,也没有专职医生。本来,这个悲剧是完全能避免的。
情急中狂拨120求助 半小时内竟无人接听
7月26日凌晨4点多,在温州打工的秦女士在半夜发现丈夫黄开荣怎么也叫不醒。发现情况不对的秦女士赶紧起来呼喊周围老乡帮忙,这时候丈夫黄开荣还尚有气息。
因为当时正处半夜4点30左右,他们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求救,但是电话里传来录音,就是没有工作人员接听。绝望的秦女士疯狂地连续拨打120电话。平均两分钟拨打一次,可是120电话在接通的情况下竟然半个多小时一直无人接听。
无奈之下,秦女士最后向110求助。记者后来从翻阅当天110的接警记录上看到,110指挥中心是在5点05分接到求助电话的,接通120急救电话是13分钟以后,也就是26日凌晨5点18分。又过了大约40分钟,当温州市120急救车赶到现场时,黄开荣已经死亡。
类似的事例,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了不少。目前浙江省仍然有包括温州平阳在内的11个县城没有统一的120急救指挥中心,当这些地方的市民拨打120时,会提示120为空号。而杭州各急救分中心在管理和设备上存在严重不足。除萧山区外,各县(区、市)分中心目前仍依附于当地医院,装备及设施简单,信息反馈受到影响。
管理部门:120体制是自收自支
浙江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徐伟伟表示,“近段时间省内一些城市的120急救中心出现电话线路问题,造成患者打通电话却无人接听的严重情况,我们会对此类问题做出严肃深入的调查!”
徐伟伟介绍说,120急救中心是一个自收自支的单位,不是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虽然在出勤时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这些费用都很难维持急救中心的生存和发展。湖州就出现了急救中心难以为继的状况。
除此以外急救中心还面临着人才缺失的情况,高素质的人不愿意到急救中心。中心的待遇差,医疗技能也不可能及时提高。于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缺失。
徐伟伟表示,接下去,省卫生厅就120急救中心出勤慢以及电话线路不通等事件发出全省通知,对各个单位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专家:120出现问题应及时自救
“作为政府开办的特殊的社会福利性事业单位,急救中心对社会公众负有救助义务,这是社会赋予急救中心的社会职责。”温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浙江震瓯律师事务所律师方益权说,“可是当事人在拨打120出现问题时,也需要具备展开自救的头脑。”
方益权说,我们首先应当想到的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救助,比如出租车、自备车等。然后再通过各种途径反映问题或者追究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亲人的生命健康。
而浙江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徐伟伟也谈到了自救的重要。他说,下半年,卫生厅相关部门会在全省11个地市分别进行急救的知识演练,向老百姓介绍和演示一些常见的急救小常识。让更多的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尽量以最佳方式和最快速度进行自救。
120遭遇尴尬无力“自救”
顾先生虽然不幸遭遇丧母之痛,但悲痛之余他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8月8日下午两点,顾先生索赔的要求得到了余杭区卫生局医政科相关负责人,以及余杭塘栖中医院院长的正面回应和积极支持。在余杭区卫生局的督促下,余杭区120急救中心对顾先生一家作出了相应的经济赔偿。
余杭区卫生局医政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余杭120急救中心在处理顾先生母亲紧急呼救时,出现了工作失误,使得顾母延误了治疗时间。”该负责人说:“这件事情发生以后,余杭区卫生局领导,以及当事医院都非常重视。我们会对工作失误的当事人进行严肃的处理,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件事情中汲取教训。”
然而,我们知道,在思想上汲取教训并不能真正摆脱120的尴尬境地。在调查中,记者在一些医务人员那里了解到,由于急诊到目前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专业管理,从事急救专业的医生在进行专业评定和晋升时,还需要挂靠到诸如麻醉、呼吸、普外等专业中,处境非常微妙。
其次,急救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医疗纠纷。因此,很少有人愿当急诊大夫,特别不愿做急救车上的大夫。因而,急救车的大夫来源十分庞杂,也很难形成稳定的团体,很多医生仅以类似“合同工”的身份从事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其用人标准只能下降。
正是各种复杂的因素,造成了目前120无法对自己展开自救的真正原因。也许只有体制的完善才是120的急救良药。 (责任编辑:安世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