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第七届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在哈尔滨兆麟公园开幕了。本届“哈博会”共展出了48个种类2000余件民间民俗艺术品。从1999年举办的首届“哈博会”到现在,经历8年历程,为民间民俗艺术品的传承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民间艺术得到传承
“哈博会”自1999年创办以来,累计挖掘民间民俗艺术50余个品种。许多民间工艺品和民间艺人都是文联的工作人员在一次次走村串屯的过程中发现的,哈尔滨市文联主席王忠羲介绍说。黑龙江有香桂画、玻璃工艺、锻铜艺术、镂空木雕、漫陶、剪纸、影雕、通草艺术、葫芦工艺等上百个品种的民间艺术精品。然而这些精品却如珍珠般散落于民间,鲜为人知。若不是“哈博会”将这些民间精品串起来,人们恐怕真的很难发现这笔巨大的民间艺术宝藏。
剪纸艺术家李成栋竟然用剪纸做出了连环画,他的作品《中华诸神》就是根据神话传说创作的,共11集。每集都有一个神的形象,各有各的寓意惟妙惟肖。民间艺人翟孟义20多年来用木雕画记录下了以前东北农家小院的生活方式。每一届的“哈博会”他都参加,并且获得过“十佳艺人”和“最高荣誉奖”等荣誉。民间艺人孙忠琴将农村常见的大花布做成漂亮的吉祥鸟,这种布艺挂件令老外见了赞不绝口。她也是因“哈博会”而扬名的民间艺人,曾经获得过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哈博会”给了他们亮相的舞台。
本届“哈博会”上,一个专门用蓝印花布制作各种布艺饰品和服装的民间艺人秦玉红告诉记者,她是第一次来参加“哈博会”,蓝印花布源于秦汉,现在这种印染方式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她希望能通过她的双手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且了解这种古老的中国花布。为百姓生活添了一份情趣
“哈博会”不仅激发了民间艺人的创作热情,也激发了百姓美化生活的热情。人们在这艺术品的丛林中一次次驻足、抚摸、赞叹。猪年还没到,用红花布做的漂亮小猪就成了俏销货。有一位大妈一口气买了两三个布艺小猪。
桦树皮制品也是一道夺目的风景。这个摊位的主人———大兴安岭天艺工艺品山特产品加工厂旅游纪念产品研发室的李波告诉记者,以前鄂伦春人用桦树皮制成背篓、摇篮、酒壶来用,今天他们将桦树皮制品进行了改造,制成了适合现代人使用的牙签盒、烟缸、手饰盒、影集,特别受欢迎。此外,他们还有了环保意识,绝不去山里剥树皮,而是从家具厂、筷子厂收购树皮。农民和下岗职工多了一条创收新路
带队来参展延寿县文联主席顾俊标告诉记者,他们参加首届“哈博会”时,县里的民间艺人还不到10人,现在已发展到了70余人。这些年来,制作民间民俗工艺品已经成了一条致富新路。他们县的杜娟与丈夫都是残疾人,长年研究木雕创作,现在已经被哈尔滨的一家工艺美术厂给聘来,月薪两千多呢。
据顾俊标介绍,延寿的烙画已有35年的历史了,曾经出口日本等国家。这些年来,他们没少在民间民俗工艺品的创收上再动些脑筋。县里专门成立了民间民俗工艺品研究所来研究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问题。为了适应市场,他们在设计上还做了一些调整:由观赏性向实用性转变,让传统工艺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将烙画制成鱼头形状的笔筒、做成手表形状的木制挂钟等物件。
“哈博会”也为下岗职工开拓出了另一个更精彩的世界。丁敏安以前是阿城的一名下岗工人。1998年他开始尝试漫塑这种艺术形式,创作了《脚丫系列》、《新婚之夜》、《战争与和平》等作品。在“哈博会”上找到了更广阔的市场。(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