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字数九亿九千七百万,几乎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主要典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丛书,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四库全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编纂历时15年,参与编纂的有四千多人。与万里长城、大运河一同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
《四库全书》成书后并没有印刷,只有手抄本,先抄了4部,后来又抄了3部。皇家专门为7部《四库全书》修建了藏书楼,称“内廷四部”,仅供皇家阅览。后来又抄写3部,存放在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允许江南学子阅读。
至1900年八国联军之难后,7部《四库全书》中的4部焚于兵燹或被劫出境。余下的3部,文源阁、文津阁的已经残破,只沈阳文溯阁还算完整,但这一部的命运却又最为多舛。
沈阳故宫文溯阁是专门为《四库全书》建的藏书楼。文溯阁《四库全书》共计6199函,36313册,79897卷。另有《简明目录》、《总目》、《考证》、《分架图》等39函,265册。同时还藏有《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一部,576函,5020册。
1914年,袁世凯准备影印《四库全书》,于是将文溯阁藏本运抵北京,存于故宫保和殿。袁世凯短命的皇帝梦破灭后,此书被冷落在故宫中。1922年,清室曾以经济困难为由,欲将文溯阁《四库全书》售与日本人。迫于舆论压力,卖书之事才作罢。1925年,沈阳欲筹办图书馆,张学良等有识之士积极奔走,要求《四库全书》回归沈阳,经多方争取,终于使文溯阁《四库全书》回到东北。九·一八后,文溯阁《四库全书》与沈阳城一起落入日本人手中,后为伪满洲国国立图书馆封存。
新中国成立,文溯阁《四库全书》真正回到了人民手中。但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在战火已烧到鸭绿江边的情势下,为了保护好《四库全书》,再一次将它运出沈阳。
当时的齐齐哈尔地区背靠苏联,是安全之地。为了保密,防止敌机轰炸,决定为文溯阁《四库全书》选一个偏僻、安静的栖所,想来想去,最后选中了讷河县。当年10月,《四库全书》连同沈阳图书馆藏宋元珍善本图书,被悄悄运到讷河县,存放在讷河城外一所被改造成小学校的关帝庙里。一个最偏僻的小学校,存放过世界最大的书。
《四库全书》在讷河存放了一年多的时间。因为是秘密存放,《四库全书》在讷河的事当年极少有人知晓,直到现在,《四库全书》存放的具体地点、保存人员、保存方式仍是个谜。1952年夏,讷河水患,又不得不将《四库全书》迁运到北安。朝鲜停战后的1954年,《四库全书》运回沈阳文溯阁。1966年,中苏关系紧张,书从沈阳运抵甘肃。
从1950年到1954年,国宝《四库全书》共在黑龙江省存放了四个年头。(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