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过2年多的角逐,在全国24个城市中脱颖而出—— 厦门成为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将极大地推动我市汽车产业的发展。(郑晓东 摄)
本报讯(记者刘艳)厦门汽车产业发展历史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8月17日,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授牌大会,厦门和长春、上海等8个城市成为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副市长叶重耕带队前往北京参加授牌大会。
在激烈的角逐中,厦门凭哪些优势受到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青睐,成为首批出口基地?这将给厦门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昨日下午,市经发局外经处处长章金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竞争激烈:24个城市角逐2年多
培育和建设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基地企业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在长春召开扩大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专题研讨会时就提出,国家将在初步形成汽车产业区域带的基础上,建立8-10个具备规模的出口基地。这次会议结束后,市经发局立即向市政府汇报,很快,2004年6月,市政府向商务部发函,正式提出申请申报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成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这对一座城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消息一传出,上海、长春、沈阳、重庆、北京、广州、武汉、天津等24个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比较集中的城市都加入了角逐行列,一场较量拉开了序幕。
2005年4月,国家机电办在江西召开全国机电产品政策研讨会,这次会上讨论通过了汽车出口基地和基地企业认定的办法,按照这个认定办法,市经发局立即申报4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力争成为首批基地企业。2005年11月,国家派专家评审组来到厦门进行考核,这之后,事情似乎“沉寂”了下来。
一直到今年7月28日,国家机电办下发文件,通知我市参加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授牌大会预备会,这时,一直负责此事的章金根才松了一口气——24个城市角逐2年多,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下,厦门脱颖而出。
厦门优势:致力塑造民族品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中,厦门凭借哪些优势,击败诸如广州、郑州这样一些汽车出口蓬勃发展的强大对手呢?“主要是因为我市发展的是自主品牌客车企业。”章金根说。据了解,国家建设汽车出口基地和基地企业,主要目的便是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汽车出口。
厦门汽车工业起步于1988年,近20年来,厦门汽车工业一直坚持培育自主开发产品的原则,立足于塑造民族品牌,现已形成以金龙整车制造业为龙头以及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厦门市现有汽车及零部件工业企业160多家,整车产量3.3万辆。
近几年来,厦门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厦门汽车产品出口3.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89%,其中,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有13家,汽车已成为厦门市具有较大出口潜力的产品之一。
据了解,我市整车出口产品主要是轻型豪华客车、中高档大中型旅游客车、公交客车等,产品全部是自主品牌产品,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我市整车产品已成功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及亚、非、欧、南美和大洋洲。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呈多元化,最大出口市场为美国,其次为日本、我国台湾地区、沙特阿拉伯和印尼。(来源:厦门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