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杭州8月19日电(记者应曲川)星期五傍晚天刚擦黑,今年刚到杭州某建筑工地当架子工的安徽阜阳人耿洪生就不顾劳累早早地来到了工地食堂。今天,杭州的一位建筑技术培训专家要在这个兼做民工学校的工地食堂里为民工讲授脚手架技术课,这对只有初中文化、在建筑工地上干了近20年的耿洪生来说,是平生遇到的最高级的老师了。 在杭州的各大建筑工地,像这样的民工学校目前已经有340多家,6万多像耿洪生一样的民工兄弟们几乎每周都能在这些学校里接受教育。
从2000年开始,杭州市开始探索在建筑工地里开设民工学校,要求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建筑工地必须建立民工学校,并把它作为申报标准化工地和优质工程的一项基本条件。几年来,经过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的不懈努力,民工学校已经成为该市农民工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平台。
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的负责人余子华告诉记者,杭州市民工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民工缺什么就补什么”。除了技术课,他们还请了当地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社区和街道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交警等来给农民工上文明礼仪、道德法制和维权知识课,全面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