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8月21日电 (记者王圣志 王立武)皖南古村落是中华文明发展至明清时期在徽州地区的民间积淀,对其进行整体保护,就是以缩影的形式保护中华文明。但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当前古民居保护面临多种难题。
散布在皖南各地的古民居产权基本上都是私人的。以歙县为例,据文物局不完全统计,仅歙县境内遗存的1911年前建设的各类民宅便有1900多幢,这些民居大部分产权仍旧属于私人,由业主继续使用。这就造成了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一方面宪法保护私有财产,古民居所有权人有权对古民居进行各种处置;另一方面政府只能对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才有责任出面保护和干预。因此,古民居和相关文物在私人手中受到破坏或流失时有发生。
近年来,相继发生了一些私人将古民居卖到国外的事件。2003年6月21日,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一座具有代表意义的徽派民居“荫余堂”,就被拆散后搬到了美国波士顿。不久前,皖南石台县的一幢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徽式古民居,被房主计划卖到瑞典,后来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才引起文物部门的重视,这一古建筑最终被认定为文物,才免遭被卖到海外的命运。
黄山市文物管理处凌建民告诉记者,从1985年到现在,黄山市累计筹措的文物维修资金仅5000万元人民币。作为文物大市,黄山市文物普查还是1985年进行过一次,1999年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颁布之后,市里布置进行第二次文物普查,由于无普查经费,以致历时8年,此项工作才进行一半。
歙县文物局局长汪正权说,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居民开始建设新居,老建筑被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房所取代,古村落的整体性也遭到破坏。
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单德启认为,古村落保护,应保持其远古的整体风貌。但近年来,利用古村落资源发展旅游,在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旅游公害。特别是商业网点的建设,破坏了古村落的整体性。
黄山市文物管理处凌建民告诉记者,由于古民居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建筑密度很高,村庄道路狭窄,防火能力薄弱,而且古村落供电线路老化现象严重,极易引发火灾,对古民居产生极大危害。另外,古建筑内部木质材料受白蚁侵蚀较为严重,古建筑因此而倒塌、毁坏时有发生。白蚁在此筑窝、繁殖,不将其吃光不会转移,对房屋建筑造成极大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