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贤分析四大原因,强调“要让漠视环境法规的领导付出代价”
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这项约束性指标,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然而,最新统计数据却清楚地表明: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 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日前在分析主要污染物排放形势时说,责任书不落实就是“空头支票”,最痛心的是无效劳动,强调要“必须看到”这一点。
症结:监管不力等四大原因
“中央把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两大约束性指标,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寓意十分深刻。”周生贤解释说,这两大指标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既然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为何不降反升?症结何在?在周生贤看来,至少有四大原因导致部分地区上半年交不出令人满意的环保答卷:违法违规建设问题比较突出,环境监管不到位;能耗增长过快,脱硫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建设项目的陆续投产,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压力;出口继续增长,加大了国内资源环境的压力。
一些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之所以敢于置环保事业于不顾,恰恰是环保执法不力、企业违法成本太低和缺乏对有关官员的管理问责所导致的。
周生贤:要让部分领导付出代价
“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的主要责任在各级人民政府。要让那些漠视环境法律法规的领导干部付出代价。”周生贤指出。
今年5月以来,环保总局与山东、河北等16个省(区)政府和华能等6家电力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下一步,环保总局还将与其他省(区、市)政府签订责任书。
周生贤表示:“对没有完成责任书要求的地方,暂停该地区增加相关污染物排放项目的审批。”按照国家的政策,装有脱硫设施的电厂可以享受每度电0.015元的补贴,他说,今后对没有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不仅要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限产限排,还要全额追缴脱硫优惠资金。
下一阶段,环保部门还将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护环境。清理新开工项目、严查环评违法行为也是环保部门下半年的一个工作重点。此外,从遏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源头着手,环保内容已经纳入到政绩考核标准。目前浙江、广东、上海等地已出台政策法规,将多项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