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 基诺
在广州从事医药代表六年的R先生向本报记者爆内幕———医生回扣比我们高2.5倍
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位曾经从事医药代表6年的R先生。以下是他的自述:
希腊玩乐八天药品进了医院
其实,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都是各大医药企业的“必争之地”,每年花在“销售渠道”上的费用,只能用“惊人”来形容。 我1998年进入“医药代表”这一行,先是在一家全球著名的瑞士药企的广州办事处,负责销售一种抗肿瘤产品。当时,为了该产品能顺利进入某家医院销售,公司专门邀请了该院某著名学科带头人去希腊参加了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前后共8天时间,其间所有的费用,包括往返机票、星级酒店住宿等全部由公司安排,同时,顺带的旅游、精美礼品等花销,也是由公司埋单。结果,该学科主任回来后一个月,我们这个产品就顺利地进入了这家医院的药房,当然,该主任也成了这种产品的绝对“拥趸”,每个月的处方量都让公司领导喜上眉梢。
医生回扣2.5元销售代表仅1元
两年后,由于同类产品的过度竞争,抗肿瘤药品市场环境急剧恶化,于是,很多同事都先后跳槽离开了这家公司,我也跳到了另一家欧洲企业,职位名称变为“学术代表”,但工作性质没变,只是改为了销售一种外用药。当时,每个“学术代表”都有销售指标,这个指标会根据医院的数量、级别稍有不同。我的指标大约维持在每月20万元左右(行内称“口岸价”,是指该药品进口到国内时的报关价格,因此,实际的销售额要比20万元高出约30%)。为了促进销售,公司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带金销售”的政策,每销售一盒产品(零售价约40元),处方医生就能得到2.5元的返金,我自己则得到1元的销售提成。就这样,我每月按照代理公司报上来的销量,再结合从医生手里收集来的数据,把相应的费用给回到医生手上。
形形色色产品都以回扣促销
到后来,因为国内公司给出的销售费用比例越来越高(大多都超过零售价的10%),这些外资企业的返金相比之下就显得低很多,销量也就受到了很大冲击。按照我们公司的规模估计,整个广州办事处约有60多名与我一样的一线销售人员,当时,外资企业在广州的办事处约有30多家,所有的销售人员加起来不下2000人,如果算上数量更多的国内制药企业的销售人员,至少要按万人为单位来计。这样算下来,这些企业每年花在“销售渠道”上的费用,就只能用惊人来形容了。其实,除了药品外,市场上的婴幼儿奶粉、医疗器械、医疗消耗品、检验试剂、疫苗等等,都少不了采取类似的销售手段,可能名目上有区别,但实质上都一样,就是企业通过给相应处方人员一定的回扣或其他好处,来促使他们大量使用该企业的产品。
(金陵/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