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她源起于“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水乡——江苏苏州,水乡的独特韵味赋予了苏州评弹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情。胡乔木曾题词“苏州评弹,中国一绝”赞誉苏州评弹。
渊 源
吴县志记载:“明清两朝盛行弹词、评话,二者绝然不同,而总名皆曰说书。 ”这说明早在400多年前,评弹已在苏州地区流行。
据潘心伊《书坛话堕》介绍,清朝乾隆皇帝游苏州,把一个叫王周士的说书艺人召来。王周士绘声绘色地弹唱了一段《游龙传》,受到乾隆的嘉奖。此人晚年创立了评弹历史上第一个行会组织——光裕公所(后称光裕社),苏州评弹从此发扬光大。
表 演
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共有3种演出方式: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和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小三弦和琵琶用于伴奏。苏州评弹的艺术表演手段,归纳起来主要是5个字:说(说书人的叙述和扮演角色的说话);噱(俗称“放噱头”,就是书中的笑料,以增加情趣和活跃气氛);弹(弹奏乐器伴奏);唱(歌唱);演(这是评弹向戏曲学习的表演手段,主要是“起角色”,使表演惟妙惟肖)。而就流派来分,苏州评弹大致可三分,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
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和苏州市人民评弹团等专业演出团体编演了不少评弹好作品,更把其艺术水准推向了新的高度。此后,由于各种原因,评弹曾出现式微的征候。但到上世纪末又逐渐复苏,数以百万计的听众每天通过电视和广播,欣赏着这门被誉为“江南曲艺之花”的优美艺术。
发 展
从上世纪初开始,苏州评弹进入上海,评弹艺术逐渐成熟。而且,经百余年的发展,苏州评弹还出现了除原三大流派外的薛调、沈调、周调等,可谓千姿百态。建立在原光裕社址上的苏州评弹团创作、整理和改编了多部脍炙人口的书目:《白蛇》、《孟丽君》、《梁祝》、《芙蓉锦鸡图》等。此外,苏州评弹还走出吴语地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上世纪80年代后,曾多次出访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等国。1998年、1999年曾两次赴台湾表演,轰动宝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