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国第一位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的女画家,曾两次刷新我国女画家单张油画拍卖价记录,却在事业巅峰抛开名利,耗时两年自费创作《新四军百名英雄谱》。她,就是康金梅。
从苦孩子到成为刘海粟学生
康金梅出生在上海市郊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就立志要成为画家。
15岁的康金梅用红砖磨粉兑上菜油自制颜料,完成了她的第一幅油画;17岁的她用献血所得的30元营养费,买了绘画用的纸。年少的康金梅常常顶着盛夏的烈日、披着隆冬的风雪在田间一画就是十几个小时。
1984年,康金梅所绘的《金色的黄昏》在画坛引起轩然大波。作品捕捉了农村劳动妇女们在金色的夕阳下沐浴的画面。在当时,如此大胆的表现手法遭到了责难和讥讽。在康金梅“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美术大师刘海粟公开肯定了她的作品,称康金梅是“继中国近代女画家潘玉良之后的又一杰出画家”,并给她写来了亲笔信,鼓励她“只要勇往直前,前程必定光明”。康金梅就这样成为刘海粟的“关门弟子”,从此正式跨入了艺术殿堂。
此后,康金梅在画坛上逐渐崭露头角。在1997年的德康艺术品拍卖会上,那幅曾经带给她难堪和辛酸的作品——《金色的黄昏》,以50万元的成交价创造了中国女画家单张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2005年,她的油画《森林曙光》又以70万元的拍卖价再次刷新了纪录。
“让英雄在画卷上永生”
1990年,康金梅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前来观看,并为她挥毫写下“金出沙石始得真,梅历霜雪分外香”。这对于康金梅而言,是莫大的肯定和鼓舞。从此,康金梅与张爱萍成了忘年交。
“张将军一生都不忘穷苦人。”康金梅动情地说,“他曾经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鼓励了我,所以现在我要用画笔去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她拿出卖画得来的16万元在抗日根据地江苏泗洪县修建了希望小学,并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作品进行慈善拍卖。张爱萍时常向康金梅讲述自己和战友们金戈铁马的传奇故事,康金梅也被这些历尽枪林弹雨的英雄们所感动,从此开始了她的“红色创作”之路。多年来,她为许多抗日英雄绘制了肖像画。
今年“八一”建军节,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内展出长15米、高3米的《新四军英雄谱》,赢得了一片赞誉。画卷上120多位新四军战斗英雄栩栩如生,英姿飒爽。康金梅说,这是她绘画生涯里最有意义的一幅作品。
在“英雄谱”创作之初,有的同行劝她,你现在正处于画家最能创造财富的年龄,为一幅“英雄谱”耗费太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不值得;也有人提醒康金梅,如此长卷的人物画在国内还无人尝试过,不要冒这个风险。面对劝说和质疑,康金梅没有动摇:“我要让英雄们在画卷上永生。”2004年,康金梅和黄嘉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正式开始了“英雄谱”的创作。
为了专心创作,康金梅夫妻回绝了画商的订画合同;失去了卖画收入后,为了节约生活开支,夫妻俩吃了一年多的便当午餐。但对于“英雄谱”长卷的颜料和纸张,她却甘掏家底。“英雄谱保存一两百年都不会脱色。”
创作“英雄谱”的两年间,为了搜集素材,康金梅一访盐城,两下泗洪,六上北京。“每一位英雄的材料我都仔细阅读。”康金梅说,“拿起画笔时,甚至感到这些战斗英雄就站在我面前。”
谈到未来,康金梅很坚定:“绘画是我的生命,红色创作这条路,我还会继续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