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32,胡女士来电:我这里是老浙大横路一弄,有个工地在施工,一台挖掘机刚刚挖出一个2米长的铁疙瘩。很多人围着看,好像是门火炮。
核实报道:赶到老浙大横路一弄的施工工地时,警察已经用黄色警戒条把一个黑黑黄黄的大铁疙瘩圈了起来。 “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要等爆破专家来鉴定。你们不要靠得太近,不要乱碰。”一位年轻的警察严肃地说。
大铁疙瘩全长213厘米,直径最大部位52厘米,最小部位41厘米,像是炮弹,又像是大炮。最早发现大铁疙瘩的是挖土机司机张师傅,“开始以为是一大砣废铁,我以前挖出来的废铁多了,当时以为不稀奇。不过挖土机一铲子下去,‘哐’的一声很响,铲出来一看,像是炮弹,这才觉得不那么简单。”
听说挖土机挖出了不同寻常的家伙,很多居民站边上看热闹,有的捧着饭碗站在自家阳台上,一边吃饭一边看;有些人家把窗户全打开,几个脑袋挤在一起;还有一个人手上拿着望远镜,趴在窗台上盯了好久。
“什么东西晓不晓得?”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停下来看一看,问一问,被问的人无一例外摇头。
13:18,爆破专家来了,所有人期待地看着他。
专家大步流星,一看到地上的铁疙瘩,还没走近,脸上神情就变得古怪,脱口而出:“这不是个文物嘛!”他绕着大铁疙瘩走了一圈,摸摸表面,再用电筒照照里面,宣布:这是一门古代的大炮,没有炸药,没有危险性。
听说没有危险,围观的人群都松了口气,警察动手拆除了警戒条,人们活跃起来,凑近大炮东摸西摸。
爆破专家走了,文物考古所的考古专家来了,要把这门锈迹斑斑的大炮拉回去研究。
“这确实是古代的一门炮,从形状来看,应该是清朝时期制造的火炮。”杭州市文物考古所
考古部主任马东峰说,和以前挖掘出的古炮相比,这个古炮炮身已经被锈蚀得非常严重,具体的制造年号等细节可能难以判断。
考古部主任马东峰说,和以前挖掘出的古炮相比,这个古炮炮身已经被锈蚀得非常严重,具体的制造年号等细节可能难以判断。
“像这样从地下挖掘出来的清朝火炮在杭州其他地方也发现过,但像这么大的火炮很少见。”马东峰说,2003年7月,杭州市平海路和湖滨路交接处的下水道工地发现过一门古炮,长约136厘米,内径约9厘米,为铸铁铸造,考证为清代文物。
旧时环城东路所在地为城墙门楼,贴沙河在原东城墙外,俗称护城河。环城东路因沿杭州城东原城墙地基而筑,故名环城东路。“今天挖掘出古炮的工地就在环城东路边上,也就是当年的老城墙根下。有可能,当时的老城墙门楼上筑着炮台,放着大炮作防御用。”马东峰说,至于今天挖掘出的古大炮有没打过炮,要花时间研究。
清朝所拥有的大炮,为数并不少,只是不中用。道光年间任浙江巡抚的福建人梁章钜,有一篇名为《炮说》的文章,说英兵进犯广州时,他奉命到广西选送大炮,运往广东。这些炮轻则八百斤,重则三千斤,个头不小,说仗打完后,要原封不动运回广西的。可惜这批大炮不争气,或者做了俘虏,或者移民大海,最后没有一座能够衣锦还乡。梁章钜在上海,也亲自检阅过海防炮台的大炮,新炮旧炮,大炮小炮,不下二百座,然而洋鬼子一到,一下子竟像变成了蜡造炮,又哑又软,硝烟过后,检点残骸,人人伤心落泪。这篇文章倒是写出了当时人们眼中土炮和洋炮之间的巨大差距。
(记者吴雯 都市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