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宽宽的路,看着心里都畅快。”
“屋顶加个帽子,看着漂亮,也不怕漏雨了。”
“出家门走几步就能打篮球、乒乓球,早市也比原来干净了。”
这是丰台垒球场周边小区的居民对环境治理的一些感受。
场馆周边“城中村”拆迁是丰台体育中心周边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2005年7月27日至8月25日,丰体中心北侧“城中村”进行了拆迁。2006年3月17日至4月16日以及2006年4月29日至5月29日,又是各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丰体周边另外两个“城中村”的拆迁。
鞠永和,54岁,丰台体育中心西侧城中村拆迁户。
曾经,鞠永和一家四口、父母和其他5个兄弟姐妹就住在大井社区西侧的城中村里,算是城中村拆迁户里的“大户人家”。2004年城中村拆迁工程开始后,鞠永和一家人陆续搬了出来,“我们在那里住了几十年,挺舍不得的,但是建奥运场馆是北京的大事,要拆我们绝对没二话。”拆迁也让鞠永和一家有了改善居住条件的机会。想起以前一下雨,胡同里、公共厕所里污水横流的景象,鞠永和感叹着现在良好的住房条件。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早已住进了城中村原址上建起的“丰体时代”和附近的望园社区。去年十月,鞠永和也搬进了离这里骑车不到十分钟的新居,“我住在和光里小区,是板楼带电梯,可漂亮了。”
拆了“城中村”,丰体中心4条路全部修成了路面宽16米,两侧步道各4.5米的便民路。丰体北侧建设了停车场,西侧则变成了运动健身场地,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台丰富了周边居民的业余生活。
站在丰台垒球场的看台上,大井南里小区居民樊海珠兴奋地指着不远处的红顶楼房说,“你看,那就是我们现在的房子!”这些漂亮的红顶楼房就是进行了“平改坡”的楼房。为配合迎接奥运会和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市政府确定对北京市重点街道和奥运场馆地区临街多层楼房进行平屋面改坡屋面的改造。丰体中心周边共有18幢楼进行了平改坡改造。平改坡改善了城市景观,改善了居民生活,因此得到了住户的普遍欢迎。
“平改坡工程完成了,我们再也不用往房顶浇沥青了。”樊海珠和儿子一家都住在大井南里小区,一到雨季,住在顶层六楼的儿子家就会漏水,樊海珠就得拿出家里常备的沥青到房顶浇上一遍,救救急。现在,小区的屋顶加上了漂亮的“红帽子”,窗户也换成了钢化玻璃,樊海珠说,屋子里不仅不漏水,还冬暖夏凉。
楼房平改坡后,还进行了粉刷,小区内部也进行了改造。大井南里社区62岁的张泽炎对小区的变化感受很深。“以前小区里遍布着各种喷贴涂写的小广告,空地上砌着居民自建的花架,窗户外面悬挂着晾衣杆。”平改坡工程后,楼道墙面刷白了,小广告清除了,花架、晾衣杆全都不见了踪影,小区地面硬化了,还铺了绿油油的草坪,社区楼房的外观刷成了红白相间的颜色,里里外外都焕然一新。丰体周边小区的改造不仅使环境美了,还增加了居民的安全感。“以前大井社区共有11个门,就像一个超级市场,谁都能进进出出,居民们自行车不知丢了多少辆。”大井中里小区的刘石柱说。平改坡工程后,社区进出口减至5个,增加了围墙,设置了门岗,下岗工人和退休职工还组成了24人的治安巡逻队,每天24小时轮班巡逻。“家里安全了,我没事就到健身广场抖空竹、踢毽子。”刘石柱说。
道路畅通、环境优美、社区安全,丰体周边进行环境整治后,居民们生活舒适了,出行方便了。“奥运会垒球比赛在丰台举行,真是我们的幸运。”居民樊海珠的一句话说出了很多居民的心声。RJ080RJ209
上图为丰台垒球场附近居民楼顶部“平改坡”,使周围环境变美了。
下图为改造前的居民楼。本报记者 吴镝摄RJ1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