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在1分钟内,中国国家篮球队由领先8分变为落后两分,从此再无翻身机会,最终负于波多黎各队———一个仅有400万人口的岛国球队。中国男篮在本次世锦赛的前三场比赛中,全部告负。在六支球队组成的小组中,连败三场意味着出线的可能已经非常渺茫。 现在中国队已经几乎没有可能重现1994年世锦赛第八名的成绩,更不用说超越当年那支没有任何巨星的球队了。
比赛的过程并不曲折,中国队再次倒在了“第四节综合征”上,体力不够充沛?意志不够坚强?裁判判罚尺度不公?姚明过早离场?这样的问题只能留给尤纳斯和中国篮协去九问九答。但即使存在种种借口,那也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这只看似强大的骆驼,原本就是要倒下的。
本届国家队成立之初,上次还是副手的尤纳斯踌躇满志,经过精心挑选,“史上最强”的字眼飘然而出。在飞赴日本之前,中国篮球队也的确承载着国内无数球迷的期望。但是,作为亚洲老大,还拥有多位世界级球员的中国队,在“职业”联赛搞了十多年之后却仍然在很多地方显得不够职业。这一届国家队的组建相当仓促,队员们没有得到充分休息,也没有系统地进行体能储备,更为尴尬的是,由于行政力量的介入,国家队人员的选择让人隐约觉出地区平衡的味道。接下来,篮协又自作主张地提出了欧洲拉练的计划。正是在这次不甚合理的拉练中,爆出了王治郅老伤加重,刘玮杜峰旧伤复发,孙跃易建联等人抽筋后被迫吃咸菜补充盐分,吃不惯西餐的队员们靠方便面度日等一系列“猛料”。
眼前的一幕似曾相识。中国男足,一块著名的沼泽。施拉普纳、霍顿、米卢到阿里汗四位洋帅们无一不是厉兵秣马,高调出征,最终折戟沉沙,铩羽而归。作为中国市场化最为成功的一个体育项目,中国足球投入产出比率之低,也可以算的上是一个世界奇迹了。尽管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已历十余年,但始终没有弄清谁才是足球市场的真正主体,来自国有企业的投资人和主管协会的官员在中国足球的各个角落博弈着,而观众却只有捏着钞票在球场外踯躅的份。市场化没能打破行政力量对足球运动的影响,却让中国足球过早地陷入了商业的陷阱。年少成名的国脚们无须历练自己的球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借助外来力量,在联赛体制中活得如鱼得水、名利兼收,试问还有什么动力让他们为了所谓的“荣誉”和“国家利益”去拼搏奋斗?
而一直以来以清新面貌示人的中国篮球,似乎也在一点点地被拖下水。篮协的大权独揽,使得国家队也沾染上了俱乐部的不良作风。带伤训练这种事在外国简直就是笑话。而要求球员在受伤时跟着球队跑几次欧洲,就能“使该队员在养伤期间进一步巩固与球队的磨合工作”,就被视为篮协管理体制下的一个巨大笑话。另一方面,堂堂一支国家队竟然无法配备专门的营养保健师,部分篮球国手甚至出现大啖“垃圾食品”,痛饮碳酸饮料的状况。尤纳斯对着媒体狂喊了九个问题,总算以客观的角度指出了体制篮球的种种弊病,然而被篮协一纸封口令轻描淡写地消弭于无形之中,使人叹服篮协“谈笑中,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切,怎能让那些对中国篮球寄予厚望的人们放心?
更让我们感到焦急的是,随着职业化的步伐,中国篮球也越来越多地被商业资本眷顾。因为与NBA的成功对接,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薪水也日渐上涨,而商业广告、赞助等行为也开始大量介入球星们的生活。一方面是尚未完全破除的举国体制,另一方面是越来越明显的商业倾向,造成中国足球种种问题的双重压力,在篮球圈里也逐渐呈现出来。
中波之战的结果再次指出了中国队的脆弱,如果中国队本届世锦赛的征途始败于此役,那么我们似乎又可以略显俗气地称之为“体制之死”。只是,我们希望中国篮球不要重蹈中国足球的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