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都道教音乐
曾长青摄
四川成都是一座休闲的城市,优哉游哉怡然自乐的空气仿佛弥漫在整个川西平原,这无疑也与悠久浓郁的道家文化浸润息息相关。“我命在我不在天”,千百年来,追求逍遥快活,任性自在的道家文化已融入成都人的血液,处处散发着崇尚自然、追求心灵愉悦的桃源气息。
仙山神韵尘外趣
道教音乐,是指运用在道教仪式活动中的音乐,又叫道场音乐,简称“道乐”。由于道教土生土长于华夏本土,它不仅仅只是传统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具有浓厚传统特色的民族艺术。道教音乐独具经韵诵唱神韵,清新典雅,尽显尘外之趣,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不同层面和角度的艺术欣赏需求,更能在精神调养方面有益人的身心健康。道教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扬,甚至人类文明的推广都做出过重大贡献。
成都地区的道教音乐,历史悠久。《魏书·释老志》记载:“张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斋祠跪拜,各成法道。”并制定了“祈醮之科”、“定律之音”,形成了成都道教音乐的早期形态。清咸丰年间,青城道士张孔山入道青城山后精心研修蜀派古琴指法和演奏技巧,结合青城道乐和经韵传统,对古乐《高山流水》进行了再创作,创作产生了道教音乐不朽名篇《七十二滚拂流水》,该曲入选最具地球人类代表性的音乐,于1977年由美国“旅行者”2号飞船送入太空。
2002年,纳西古乐(洞经音乐)的发掘人宣科先生先后两次来到青城山,经对道教音乐详细考证后宣布,纳西古乐来源自青城山道教音乐。洞经音乐属道教音乐,亦是汉宫廷音乐文化。其产生的地方较多认为在四川成都青城山一带。主要用于说演道教经典《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或《洞经》而得名,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洞经音乐的构成有“经腔”和“曲牌”两大类别。“经腔”主要是诵唱道教教义的音乐(后来也演唱一些唐诗、宋词);“曲牌”是器乐演奏的音乐,用于一种表演程式(科仪)的开始、结束或间奏部分,洞经音乐古朴典雅、古韵迭起,和谐优美若行云流水,又令人听之飘飘欲仙,宛如进入一个神奇世界。
鉴于道教音乐的深远历史背景和广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包括成都青城山、青羊宫等在内的海内外相关机关和团体做了许多富有意义的推广宣传工作。在即将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中,道教音乐是一大亮点和特色,备受关注。届时,有来自香港、台湾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多个道乐团共同参与“第六届道教音乐汇演”的演出。在“道教文化国际论坛”上,还将举行道教音乐的主题研讨。
仙茶飘香陶然情
道教认为,饮茶有“得道成仙”的神奇功能,是修炼时的重要辅助手段,所以道教与茶结缘由来已久。道教还提倡以茶代酒,把茶作为祈祷、祭献、斋戒、作法事时的供品和延年益寿、祛病除疾的养生方法,这对于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是有积极意义的,故对民间饮茶风俗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自古以来,许多道教宫观大多建造在名山胜地,环境清幽,宜于茶树生长。凡是有道教宫观之处,均为盛产茶叶之地。因此,栽茶品茗,自然成了道士日常生活的一大乐事。
四川拥有独树一帜的茶文化,是茶和茶文化的故乡,饮茶之风源远流长,深透民间。“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与道在天府风俗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和延伸。在成都的道教圣地均有特产的道家茶,其中,尤以青城山的道家绿茶蜚声中外。“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生蜀山青城丈人峰,为茶中上品。”每到清明前后,到青城山购新茶,到建福宫品清茶,已为众多成都民众和中外游客所神往的惬意之乐。
在节庆长廊中悠然游走
人们常说川人“好耍”,无论居家生活还是对外交往,均是“从从容容”、热情、淳朴、祥和,十分接近道家“无为”“自然”的精神状态。千年道风浸染,使川人的生活和习俗也受到了道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成都,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与道家文化息息相关、丰富多彩的节庆与民俗。如始创自唐代的成都著名道观青羊宫,正殿供奉道教始祖李老君神像。俗传二月十五日为老君诞辰又是花朝节,两个生日搅在了一起,于是青羊宫的庙会也就成了花会。自唐代以来,民间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相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青羊宫内有古代铜羊两只,造型精美,被民间视为神羊。俗传摸羊能治疾病,妇女摸羊肚子可生男孩。故前来摸铜羊祈福者众,铜羊也因此光彩异常。此外,都江堰市的“二王庙庙会”、彭州市、都江堰市“雷祖会”、新津县的“罗祖会”、彭州市“嫘祖会”等等,均保留至今,成为当地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