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国宝级文物司母戊鼎,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商代青铜器,乃国之重器,至今仍保持着世界出土青铜器之冠的美誉。
司母戊鼎与淮南煤矿,本是互不沾边的两件事。之所以放在一起,是因为有一个传奇人物和他的传奇故事,把二者串在了一起。 一个偶然的机会,淮南矿业集团市场营销部的王憬书记在一家客户那里,无意中看到了河南安阳司母戊文化传播公司的宣传画册,画册上印有当年发现并保护了司母戊鼎的护宝英雄吴培文老人的工作照片。正是这张工作证照片引起了王憬书记的注意。工作证上印有“淮南煤矿局”、“大通矿场”、“中华民国三十七年”等字样。王书记立刻意识到,老人曾是淮南煤矿的老工人。为了体现企业对煤矿老职工的关爱,也为了进一步挖掘企业文化,王憬几位搞宣传的同志,赶到了河南安阳。在吴培文之孙吴苏桉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安阳市北殷墟王陵区的武官村,在当年藏宝的吴家大院,见到了85岁高龄的吴培文老人。
一听说客人来自淮南煤矿,老人十分激动,淮南、舜耕山、大通、九龙岗、倪家圩子、八公山……诸多熟悉的地名从老人口中一个个蹦了出来。说着,老人又找出了当年的工作证件。原来,老人当年辗转来到淮南煤矿工作,全是因为那只让他悲喜一生的司母戊鼎。
一、挖宝
说起那段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老人记忆犹新。
1939年农历正月初五,吴培文家人按习俗到坟上祭祖,发现坟地遭到了损坏。正月十六刚过,吴家便开始修整祖坟,在翻地挖土时发现了不寻常的土色土质。安阳一带地下文物很多,吴家人由此判断,地下可能有宝物!
3月15日晚上,吴培文堂兄吴希增用探杆在距坟地一丈多远处,铲探约13米深时,突然感到探杆碰到了十分坚硬的东西。他迅速抽出探杆,看到铲刃有些卷,并带有绿锈。地下可能埋有铜器!吴希增心里一阵惊喜。此时,东方欲晓,他随即遮盖好探洞并作了记号,匆匆回村告诉了吴培文。
吴培文是中医世家,因早年丧父,两个哥哥又相继早逝,年方18岁的吴培文已过早地独撑家门。得知吴希增在祖坟地探宝,吴培文当时很生气,祖坟地岂能乱动?但直觉和经验告诉他,那样的深度存在铜器的可能性很大。吴培文心里很矛盾,如果挖掘,岂不是破坏了祖坟风水?可要是不挖,别人也肯定会去挖。再说,村子附近就有日本人的飞机场和警备司令部,日本人要是知道了,情况就更加不妙。考虑再三后,吴培文决定进一步开挖,一探究竟。
为了保密,吴培文叫来本家兄弟十几人,在第二天太阳落山后来到坟地,挖开了一个长七尺、宽二尺半的坑,直到五更天才挖到硬物,发现是大铜器的一只腿。铜器太大,一时无法取出。他们决定等天黑后增添人手再挖。
第三天晚上,吴培文叫来的亲朋好友扩大到42人,很快便挖出一道10多米深的大坑。这时,一只大铜鼎慢慢露出了全貌,除了少了一只鼎耳,仿佛还是当年的模样。众人在坑上边用三根圆木搭上架子,挂上辘轳当滑轮,上面的人用粗绳奋力拉,下面的人一边用撬杠撬。大鼎一寸一寸地往上升,当升至六七米高,突然一根吊绳断了,大鼎又跌入坑中。因天已渐亮,当天的行动只好作罢。
第四天夜里,天空繁星闪烁。大家在吴培文指挥下,依照前夜的方式,换上新的粗麻绳,不到四更天,大鼎便顺利出坑。
至此,沉睡地下3000多年的“司母戊青铜大方鼎”终于重返人间。这一天,是公元1939年3月19日。
二、护宝
面对这么庞大的一个宝贝,村民们惊喜万分。可接下来后,大家又对宝物的安全产生了忧虑。这可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而且周围又处在日本鬼子的占领下。如何保住祖先留下来的宝物不落入日本人之手,在场所有的人纷纷对天发誓:“决不向外人泄密!”随后,他们从村里牵来三匹骡子套上一辆大车,把大鼎拉到吴培文家的大院,掩埋在事先挖好的“焚书坑”中,并用柴草、垃圾等伪装好。原来,日本入侵安阳后,随军军医到处搜罗中医药方医书。吴家人担心满屋的祖传医书被日本人抢走,就在院里挖了个坑,一焚了之。
可刚刚过去十几天,还是走漏了消息。先是来了一队日本兵,吴培文见势不好躲了出去。日本兵把吴培文家翻箱倒柜翻了一遍,没找到大鼎就走了。
这可怎么办?日本人知道了,可是连性命也保不住的事呀。
这时就有人出主意:“把宝物卖了换成钱。”没过几天,当年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古董商肖寅卿,得知消息后就来了。看到大鼎,肖寅卿一下子惊呆了,当即出价20万光洋,但要求得把大鼎分成块,好装箱运走。当晚,众人开始用钢条锯,用大铁锤砸,也没把鼎弄开。事后,吴培文告诉肖寅卿,大鼎分不开,不卖了。
没过多久,鬼子又来了,共100多人,把村子围了个水泄不通。吴培文这次又机智地躲过鬼子盘查,鬼子依旧没有挖着大鼎。
吴培文知道鬼子不会善罢甘休,回来后立即找人把大鼎再次转移到东屋的水槽下面埋了起来。又找来一只类似古董的铜夜壶用布包了几层,藏在了床下。几天后鬼子再次来搜,误把铜夜壶当成宝物带走了。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吴培文知道鬼子早晚还是要来的,他决定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吴培文出走后,鬼子又来了几次,确认吴培文已逃走,认为宝物也让他带走了,才算罢休。
三、回归
出逃的这些年里,吴培文先后流落到南京、浦口、徐州等地,后经人介绍,于1948年来到了淮南大通煤矿工作,担任记工员。全国解放后,因惦念家中高龄老母,吴培文便辞去工作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安阳。
吴培文走后,大鼎在他家整整埋藏了八年。1946年6月,国民党安阳县政府打探到大鼎的下落,将大鼎起出存放到县府。后来,风声又传到了驻扎在新乡的国民党第31军司令长官王仲廉的耳中。时值蒋介石大寿,王仲廉正在发愁送什么礼物,得知此事,正中下怀。于是,司母戊鼎又被装上火车连夜运到了南京,后来被存放在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博物院。
解放南京时,司母戊鼎一度被运送到南京飞机场。后被解放军及时截获,并转移到南京博物馆。1959年国家博物馆建成后,司母戊鼎被运往北京,从此存放在国家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国家博物馆的馆徽,就是司母戊鼎的图形和图案。
吴培文老人至今对淮南煤矿心挂情牵,说起当年在淮南煤矿的一些人和事,意犹未尽。他一边翻阅着淮南煤矿画册,一边倾听大家向他介绍淮南煤矿飞速发展的现状,十分兴奋。他深深祝愿他曾经工作的地方,走向新的辉煌。小资料: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大鼎通体庄重雄浑,纹饰繁缛神秘。鼎体以雷纹为地,饰以夔龙纹。鼎耳有猛虎攀援,两侧饰鱼纹和小夔龙纹。鼎足饰有兽纹。鼎腹内壁有“司母戊”三字铭文。据考证,大鼎可能是商代晚期国王武丁之子为祭祀他的母亲“戊”所作。由于司母戊鼎的现身和甲骨文的出土,使我国当之无愧地被列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不久前,司母戊鼎历经50多年沧桑后又重返故里安阳,为殷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