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范彦萍)如果不出意外,一支浩浩荡荡的600人的首发保姆团将于9月初抵沪,为饥渴的上海家政市场送来“甘露”。如果成行,这将成为本市家政市场最大规模的一次保姆引进计划。
600名保姆或集体来沪
昨天,该计划的策划者、家政联盟一家政公司负责人李荣说,如果一切顺利,那么其所在的公司每个月都将引进200~1000名“吉林大姐”、“荆门大嫂”和川妹子。 他介绍说,数据显示上海每年新增的保姆需求量达到20多万。以往无论是引进徽嫂,还是从郊区吸引崇明娘子,数量都只有区区几十个,对于庞大的家政市场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
据介绍,此番进军申城的保姆都接受过当地妇联的家政培训,学历在初中以上,如果答应来沪工作,就需家人同意其出门工作的确认书,还要缴纳保证金。届时,家政公司将派人前往当地进行挑选,淘汰掉不合适的人选。家政公司表示,除了川妹子外,“吉林大姐”和“荆门大嫂”的优势在于普通话比较标准。她们最快可以保证15天上岗,雇佣费为每月1200~1300元。
求数量能否保质量?
这批庞大的保姆大军能否马上被市场消化?李荣很有自信,“我们打算和联洋社区、万科等中高档小区的物业合作,绝对能消化。
对于此大规模引进保姆的计划,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质疑。巾帼园的总经理周珏珉认为,保姆大军在市场上的“存活率”较低,大规模引进保姆不太现实。她们的培训好不好?能不能适应上海家庭?虽然现在保姆紧缺,但家政市场的供需一向是不对等的,在一些保姆抢手的同时,还有一些保姆正愁找不到东家。归根到底,应该追求保姆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家利来家政的负责人夏君表示,家政岗位和纺织行业不同,对员工的要求千篇一律,雇保姆,100个客户有100个要求。“就拿我们公司为例,一个月撑足了也只能消耗一两百名住家保姆。一个月来几百名保姆,吃住培训都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