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对三幅捐赠作品的“画外话”
关于《江村》
“江山如画,如画江山却不听画家指挥。 我观察许多屋顶、门窗,捕获其许多黑色几何形构成。银灰色的坡岸是主要帮手,纵横交错,围绕村落,托住村落。江上波光成线,呼唤后山也绕以线,配以点。黑白灰,红黄绿,点线面,是我这时期作画之主料,似乎都调入了此江村。
翻阅旧作《江村》,如见京中一位打工妹,她来自遥远的川北大足河一个山坳里。蜀江水碧蜀山青,八年抗战,我的青春就抛掷在这青山碧水间。今耄耋,情未绝。
一切艺术都倾向音乐,其实,即倾向节奏、韵律。换了人间,谅来此江村今已改了曲调,琵琶别抱。我想,一切艺术不止于音乐,而进于诗,诗更蕴人情。我当年看江村,更爱看村中人群,今天,他们大都已出了江村,成了大将军,女诗人。”
2006年7月
关于《石榴》
“墨枝交叉,传统形态,球状果实占尽画幅疆域,直线、弧线,收缩、放射,竭力发挥线之体量。石榴多斑,黑点跳跃,处处鬼眼,张嘴闭嘴石榴红,显示升平气象。老伴看了,说像儿童画,自由画,随意而不经心。其实这石榴有家有底,深根扎在河北李村,是我们“文革”时的劳改点,日日荷锄下河滩劳动。五月榴花红胜火,结石榴几多,未曾数。”
2006年7月
关于《一九七四年·长江》
“古今多少中国画家画过长江万里图,都缘长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我多次沿江而下、逆流而上;多次投宿在大江两岸写生。
话说长江,话题远远超出奔腾的江流,展卷画图,是诗是史,说不完,论不尽。
七十年代同几个朋友为北京饭店合作巨幅壁画长江万里图,搜尽奇峰,同行万里路,各自打草稿。我用油画绘成此全图稿,后因批黑画事件,壁画计划夭折。
三十年岁月逝去,重阅旧稿,感慨昔日之艰辛,幸画面保存如新,因之重新装裱,以便展示、出版、供人们回顾七十年代长江之真容。
大江始自雪山源头,经三峡、庐山、黄山、太湖流域,一路东流入海去。江南江北共浮云,松竹梅柳旧诗情,点线块面新经营,愿与岁月同前进。
画高十九点五公分,长六百零三点一公分。”
200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