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作为最高学府之一,许多方面当属一流。就连它本来绝不该有的牛气,我看也属一流。
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当然是去年给人赠送礼品,那位校长念错字。网上批评无数,至今没有听到一句道歉的话。是不是一流的牛气?只有一个回答:是。 我始终想不明白,这礼品并不是当场到琉璃厂买的,您事前就不能看一看?就那么有把握?校长日理万机,秘书能否代劳,请教一下懂行的先生?就算没法预先准备,临场忽然发现有一个字不认识,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承认?为什么不肯向在场的老师同学请教?没有别的解释,也只有这两个字:牛气。钱钟书《石语》谓“琴南一代宗匠,在京师大学时授《仪礼》,不识‘’字,欲易为‘酒’字”。看来,“一流”的人自有“一流”的牛气,也是由来久矣。
这牛气逐步蔓延开来。到今年暑假,新闻就更多。比如招生触发的“名校保卫战”,真是大有可观。《大公报》7月30日郑曼玲文章《失态的名校之争》,特别指出一个有趣的镜头:“近日凤凰卫视制作的一期访谈节目中,香港浸会大学的一位老师告诫北大学生,只有到香港就学,才会恍然觉悟‘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而作为节目嘉宾的另一位北大知名教授,则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称港校对内地学生的综合素质面试是‘北大早就玩烂了的招数’。”这种出镜,是不是一流的牛气?郑曼玲文章还说,“‘名校之争’已演变成不同教育体制阵营的非理性‘骂战’。在这当中,反思自身问题的少,相互抨击揭短的多,文人相轻的狭隘心态表露无遗,让人不禁有点担心——这样的教师,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由此可见,这种牛气,已经让人觉得可怕。再如暑假办班创收,更加好看得很。那个使用北大校名校徽、办在北大校园之内,并且有北大教师参加,后来却宣称与北大了无关系的“青春写作旅”,8天收学费4900元。这种收费,是不是一流的牛气?《人民日报》8月9日报道说:“面对各方的质疑,北大学者孔庆东回应说,培训班的价格并不高,清华、北大很多商业培训价格更高,并且没有这样的讲师阵容。”面对中学生办班,却拿“商业培训”比学费多少,比“讲师阵容”,这种回答,是不是一流的牛气?还有比这更牛气的回答吗?不过,这种牛气,已经让人觉得有点无奈,也有些可怜。
这牛气再向前走,就衍变成傲气和霸气。丘成桐批评北大,北大以“歪曲事实”作为回应,不仅令人失望,而且让人望而生畏。北大是否还要开打维护名誉权官司,不得而知。其中内幕,局内人不想多说,局外人不得而知。我只想请教一下北大领导,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北大就当真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已?丘先生的话,道理错不错?如果真的觉得问心无愧,完全可以敞开大门,真诚欢迎丘先生们热情举报,查实一起,处理一起。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才是法治社会的正常心态。教育部官员还懂得说一句“我不知道丘先生讲的这个现象在其他高校有没有,可能有些地方也会有,我们很关注这个事情”(中新社8月16日报道),怎么你们就没有一点欢迎别人批评的雅量呢?就是风闻言事,其中有误解,有误会,也可以平心静气沟通解释,凭什么以一句“歪曲事实”拒人于千里之外?是不是恭维话听多了,一听到批评,就如坐针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容不得批评的人,难成大器。一个学校,同样如此。真正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任重道远。正是因为对北京大学充满崇敬之情,真诚希望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流大学,所以,我特别希望它少些牛气,多些大气;少些傲气和霸气,多些和气;少些纱帽气,多些学术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