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中国,正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正实践着科学发展观,为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兴旺而创新。正如艺术的存在不能自足于人类社会之外,艺术创新活动也不能超然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创新不仅是艺术演进的必然,而且体现为社会发展的要求。 从艺术演进的必然来看,作为艺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艺术家不可遏止的生命激情成为艺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它激励着艺术家超越“历史图式”去建构“心灵图像”;而作为艺术创新活动的累积,艺术史永无止境的精神天梯成为艺术创新的恒远追求,它诱导着艺术家将自己在“精神天梯”上攀登的“心灵图像”实现在艺术史的超越和建构中。我们认识到,一部艺术史,事实上是艺术家的心灵建构史;而真正构成艺术史的心灵建构,又无不留有艺术家所置身的时代与社会的深刻烙印。也就是说,艺术家的心灵建构史,本质上仍然体现出一定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这一视角来看,一方面,人民群众不断创造着的社会生活是艺术创新的真正源泉,因为唯此我们才会有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创新;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着的文化需求是艺术创新的理想归宿,因为唯此我们才会真正实现艺术创新的价值。
艺术创新的意义,固然也包括艺术本身“新的图式”的建构和“新的历史”的累积,但其更重要的方面,我以为是指向艺术所置身的时代和社会,是对其所置身时代和社会的真切感应与善意促进。事实上,即便是指向艺术所置身的时代和社会,艺术创新的价值取向本身也是多样化和多层次的。这是因为,艺术创新的真正源泉——人民大众不断创造着的社会生活是多样化的,还因为其理想归宿——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着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的。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创新,总是人民大众不断创造着的社会生活激发起艺术家不可遏止的生命激情,而高品质的艺术创新,又总是在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中建构起艺术家永无止境的精神天梯。需要指出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为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艺术创新活动,并不能实现其价值含量和价格支付的统一。在艺术创新活动的产销流程中,主要不是艺术家创新劳动的计量决定艺术创新产品的价格,其价格往往取决于大众当下文化需求的程度。因此在一定时期,期待艺术创新活动获得较高的价格而形成“产业化”经营,会或多或少地诱发艺术创新活动的投机心理和浮躁心态,也会或多或少地使艺术家(如果还算得上的话)在物质上缸满钵溢的同时而在精神上血贫体虚。
服务“两个面向”是当下艺术创新活动的用武之地。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可以认为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价值取向,当然也是我们艺术创新活动的价值取向。实际上,“新”本身就体现为一种“价值”,所以人们才说要创新,要求新,要破旧立新,要革故鼎新,要推陈出新。“三个面向”本身也包含着求新和创新之意。然而,要真正实现有价值、高品质的“新”,我们还真是需要处理好一些关系——面向未来与背靠传统的关系,面向世界与立足本土的关系,面向现代化与守望历史感的关系等。就当下的艺术创新活动,特别是就当下的舞台表演艺术创新活动而言,我以为还要特别处理好坚持“三个面向”和服务“两个面向”(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关系。
在当下积极、稳妥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面向市场、面向大众已成为我们调适舞台表演艺术生产的重要原则。在服务“两个面向”的前提下谈艺术创新,其取向首先是大众对艺术的欲求而非艺术家对大众的诉求。而其最实质的改变是艺术产品意识形态价值的淡出和生理快感价值的凸显。艺术创新被“浅阅读”的时风卷入了“过把瘾”的港湾:在许多情况下,艺术创新的智慧表露为“戏说”的机锋,艺术创新的手段整合起“原生”的形态,艺术创新的触角伸向那“山水”的景观……
当前的舞台表演艺术创新,在服务“两个面向”的前提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服务对象的考虑。比如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就要考虑国外理解视野中的中国民族艺术,杂技剧《天鹅湖》艺术创新的成功就是基于此种考虑。二是服务场所的考虑。比如为着进军旅游市场而出现的山水景观表演,虽然就表演者的艺术呈现相对于剧场而言是弱化的,但其特殊的场所所产生的特殊视觉效果也具有艺术创新的意义,《印象·刘三姐》便是这方面的成功。三是服务手段的考虑。当代舞台科技如灯光、音效、景观营造等手段的进步,也成为提升舞台表演艺术品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舞台表演艺术创新的科技含量不断加大,以至于形成当前艺术创新活动的重要部分和显著特征。这在前东方歌舞团(现中国国家歌舞团)《蔚蓝色的浪漫》、《华彩唱风流》、《火一样的羞涩》等一系列作品中得到充分呈现。四是服务主体的考虑。随着市场、群众需求的多层次和多样化,既往的“演艺圈”正在被拓展,既往的“演艺”概念正在被增容。比如《功夫传奇》就将河北、河南许多习武的青少年视为演艺后备军,对其“功夫”进行“演艺”的包装不仅创新了一种艺术样式,而且为这一服务主体创造了就业渠道。
事实上,在服务“两个面向”的前提下,艺术创新活动更多地还是发生在各艺术样式自身:比如以建立在方言基础上的声腔体系构成自身艺术主体的地方戏曲,在服务于方言意识淡化的都市观众中思考创新;比如设置一定戏剧环境从而展开戏剧行动、构织戏剧情节、刻画戏剧性格的话剧艺术,在与以现代高科技为手段的影视艺术的较量中思考创新;比如某些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歌舞艺术,也在考虑如何在一定“主题”的旗帜下,着眼于精炼语汇、严谨结构、统一风格的创新……在一定意义上说,服务“两个面向”前提下的艺术创新活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创新,而要从事并实现这个创新,本身还有一个观念更新的问题,有一个在艺术创新活动中建立“义利”统一观的问题……是的,服务“两个面向”,十分强调艺术创新活动当下的价值;但正是在当下价值的不断实现和不断追求中,艺术创新活动有了实际的意义也有了持久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