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与发展网络】
更温暖湿润的气候增加鼠疫风险
Lei Du
科学家们说,中亚地区更温暖湿润的气候可能增加鼠疫的风险。鼠疫在14世纪夺去了亚洲、欧洲和中东地区7500万人的生命。
这项研究是由挪威奥斯陆大学的Nils
Stenseth领导的。然而,他说尽管全球变暖会导致中亚地区出现更多的人感染鼠疫的病例,全球变暖并不会导致鼠疫的大流行。这组科学家的发现将于本周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学报》的网站上。
鼠疫的病原体是耶尔森氏鼠疫杆菌,这是一种主要感染跳蚤的细菌。被感染的跳蚤随后把鼠疫杆菌传给啮齿动物。如果被感染鼠疫杆菌的跳蚤叮咬,或者密切接触被感染的动物,人类也可以被感染。
Stenseth的研究组分析了1949年至1995年收集自哈萨克斯坦的鼠疫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气候、一种叫做大沙鼠的啮齿动物的丰富程度,以及感染鼠疫杆菌的大沙鼠的数量。
Stenseth说:“鼠疫杆菌在大沙鼠身上的出现,与气候有着明显的联系。”
这项研究表明夏季更多的降雨可能导致秋季发生更多的鼠疫。而在春季1摄氏度的升温可能会增加鼠疫在大沙鼠中的流行程度达59%。
科学家已经预测,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到2摄氏度。
Stenseth的研究组的发现支持了一些理论,即此前的鼠疫流行——14世纪的黑死病和19世纪亚洲的鼠疫——与气候有关联。这两次鼠疫流行都发生在比正常气候更温暖和湿润的时期。
如今,鼠疫已经很罕见了。每年亚洲、非洲部分地区、南美洲和美国有数千人感染鼠疫。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鼠疫专家Michael Antolin说:“这项研究最重要的意义是这些数据的时间跨度长,这种时间跨度在全世界也是唯一的。”
Antolin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Antolin说,变暖本身不太可能增加鼠疫暴发的风险,因为鼠疫杆菌不能耐受过热或者过干的环境。他还指出,如今只有很少的人与啮齿动物和跳蚤接触。
Stenseth告诉本网站说:“我们必须记住,鼠疫无法完全消灭,因为它的主要宿主是野生物种,而这些物种是无法消灭的。”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