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香港股市收盘下跌,恒生指数跌0.36%至17088.39点。H股市场亦随港股大势同步下跌,H股指数收至6960.10点,单日跌幅为0.73%。从主流股份的情况看,尽管汇丰控股、中移动、建设银行、中国人寿等重磅蓝筹、国企股份出现了全面的跌势,但其跌幅均较为有限。
港股市场走势偏软的原因,除了受外围股市的影响之外,还在于市场对一些重要股份中期财报的观望态度。当然,这些因素并不能左右市场的中长期表现。能够对市场中长期表现带来重要影响的两种负面因素是值得警惕的:其一,国内宏观调控的持续进行将对H股市场乃至整个香港股市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其二,香港二季度GDP增长数据出现减缓,将对香港股市的表现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从相关测算结果来看,于过去10年中,香港GDP增长数据和恒生指数同期表现的相关性高达80%以上。
尽管从最近的财报数据来看,H股公司的整体盈利增长速度已经显著减缓,但一些H股公司披露的中期财报结果依然是令人感到振奋的。海螺水泥、江西铜业、交通银行3家公司披露的中期纯利分别同比增长4.57倍、1.14倍和31%至5.09亿元、20.9亿元和60.34亿元。不过,机构投资者对此似乎并没有感到惊喜,美林证券还建议投资者沽售江西铜业。市场对一些业绩增长的H股股份也未有积极的反应,江西铜业和交通银行分别大幅下跌1.18%和2.34%至7.51港元和5.01港元。
由此可见,H股市场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可能是依然难以回避的。一方面,从市场结构上看,包括银行和保险类股份在内的金融类H股的估值状况明显偏高,甚至较同业蓝筹股份存在大幅度的溢价空间,这也是建设银行在成为首只晋身蓝筹的H股之后,其市场表现平淡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包括中石油、中石化、海螺水泥等在内的石化、能源等基础行业的H股股份,其股价表现虽然能够获得盈利的支撑,但其估值毕竟也已经处于历史性的高位。上涨的空间注定是较为有限的。
H股市场如此表现也给投资者带来一些警示。在宏观环境趋紧的大环境之下,H股公司披露业绩增长的财报后,市场表现尚且如此,如果一些重要公司再次爆出巨额亏空,市场的表现就非常令人感到担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