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徐苗苗
7块刻有巴比伦数字的兽骨近日在巴彦县被发现,目前存放在县博物馆仓库。
7块兽骨均呈白色,表面上有出土后风化的粉末,其中最大的直径约3厘米,长约12厘米。据巴彦县博物馆馆长兼文物管理所所长闫志林介绍,这些白色的兽骨是在巴彦县西部一个建筑工地发现的,发掘后共保存7块,此外还有一些石器、箭头、瓦罐等。
经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专家鉴定,兽骨上的文字是巴比伦数字。据《辞海》、《外国法制史》等史料记载,亚洲西部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带,通常叫做两河流域。大约在公元前两千年,这里建立了巴比伦王国,首都巴比伦位于今伊拉克境内,距离巴格达南约100公里。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两河流域就住着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一种楔形文字,以后传给巴比伦人和波斯人。文字最初是刻在石头上的,以后改用泥板,先用削尖的木笔在软泥板上刻写,然后烧或晒干,使它坚硬如石,字的形状像楔子,所以叫楔形文字。这种文字被埋没在地下数千年之久,直到100多年前才为现代人所知。巴比伦距离中国东北的巴彦县有万里之遥,在4000多年前的交通条件下,这些承载着巴比伦数字文明的兽骨是怎样漂洋过海,跋山涉水来到巴彦县的呢?专家认为仅凭出土的文物还不能断言巴彦县曾经有巴比伦人在这里活动,现有的考古科技无法解释其中的奥秘。但是,白色兽骨上刻的是巴比伦数字是确信无疑的。
巴彦原称巴彦苏苏。巴彦,满语意为“富贵”;苏苏,满语意为“屯”,今即理解为“富贵的村庄”。早在周秦之际,这里为肃慎族属地,该民族在汉魏为挹娄,北朝时是勿吉,隋唐为靺鞨,其后女真和满族皆出于此,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少数民族在这里过着游牧生活。巴彦文化积淀丰厚,早在上个世纪就曾经出土了巨大的猛犸象头骨化石。巴彦县博物馆的仓库里现在堆放着近千件有价值的文物,只是因无展出场所,不能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