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沙晚报》报道,“戏窝子”天天锣鼓敲响,在长沙天心区光裕里戏剧街的群众文化馆里,天天可以看中国地方传统戏曲,不由拍手叫好。
暑假里曾组织学生去那里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戏剧”的活动,学生阅读了墙上的剧照,欣赏仿古戏楼的建筑,却没看到演戏而备感美中不足。 现在“天天锣鼓敲响”了,孩子们从资料上认识的戏剧,走进现实中来了,可以零距离接触,去了解,去亲近,去品尝,再升华为喜爱,那么,快被孩子们遗忘的传统戏曲,将会植根在孩子的思想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普通课堂不能替代的。
“锣鼓敲响”,挑战麻将桌上的喧嚣和争吵,扯散了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聊,当人们端杯清茶,天天坐进戏窝子赏戏,不是被引进了高尚的文娱活动?它红火了社区文化,文明了邻里关系,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得了艺术上的享受。
今天传统戏曲走进光裕里的小巷,在巷里的戏窝子“天天锣鼓敲响”,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观众盈门,场场爆满。让老人们怀旧,年轻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又证明只要传统戏曲主动走近观众,走近年轻人,就会兴旺,就会发扬光大。
锣鼓敲响,这是长沙继湘江风光带唱响“公共大戏台”后,又一乐民亲民丰富老百姓文娱生活的举措。
(作者系长沙长塘里社区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