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强雯惊心动魄的灭火场面。(日报记者巨建兵、通讯员侯智摄)
2006年盛夏,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季节!
重庆地区连晴高温,最高温度达44.5℃,市气象台连续12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天干物燥,一触即燃。8月1日以来,巴南区、涪陵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渝北区、江北区、万盛区、永川市、合川市、璧山县、綦江县等地纷纷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7000多亩。在市领导的直接指挥下,以市森林防火指挥部为核心,全市林业系统职工、驻渝部队、武警、消防官兵以及相关区县的干部群众数万人次,全力投入到了灭火的战斗中。
一火未平,一火又起,明火刚完,余火又燃,反反复复的较量显示出人不可战胜的钢铁意志。扑火英雄何伟在火海中倒下了,1000个何伟在英雄的背后成长起来,我们不能忘记何伟,不能忘记这场人与天的斗争,不能忘记这些在平凡岗位上与火海搏斗的人们,也许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关注到的人和事,但,一滴水折射一个世界,谨以此文献给那些默默无闻的曾在扑火一线奉献过的人们。以火攻火才安全
连日来的火情报告已经引起市相关工作组的高度重视,市林木种苗站站长严合章被临时抽调出来,参与市林业局组织的防火督查小组。8月14日下午,他像往常一样和相关领导去大渡口督促防火工作,会议开到一半,接到紧急电话:玉峰山森林起火了,请赶快到玉峰山救火!
刻不容缓!
尽管严合章从21岁起就担任林场场长,虽然救火扑火经验丰富,但自调到市里工作了7年,还一次都没出过现场,这道命令像闪电一样划过严合章的脑子,那股久违的激情又迸发了出来。
等严合章他们赶到玉峰山森林火灾现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了。这场从上午10点左右燃烧起来的大火依然没有一点减小的势头。在指挥现场,严合章迅速察看了地情,发现一条150-200米的隔离带没有打开,如果不赶紧消除这片树林,几千上万亩的森林就可能毁于一旦。
这时,有人建议采取“反烧法”,即人工烧除一片森林,在火场与大面积森林之间形成隔离带,以此阻隔蔓延的火势。但随即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他们不理解,火都没灭,还要放火烧山。严合章凭着这么多年的实战经验,十分坚定地给有关领导建议道:“按目前的火势,采取反烧的办法是最科学、最安全的办法。原先的隔离带已经不管用了,现在风向不定,根本无法估计火势的走向,光砍伐隔离带是不够用的,还要再烧一遍新砍伐的隔离带,才能有效地阻碍火势。”于是他把自己勘察的结果和如何反烧的方法仔细地作了说明,并说:“我是森林防火指挥部派来指挥的,出了问题我负责。”火场就是战场!最后,现场有关领导当即拍板:“好,就照你说的办。”
按照严合章的建议,灭火人员砍掉了200米长的林带,然后从上往下放火烧掉这片林带,同时,消防员在一旁控制火速,以免蔓延到其他林木上。直到隔离带完全在控制中形成,这时,火魔已经成了一片孤立之势,两个小时后,玉峰山的大火终于熄灭了。
8月18日傍晚,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接到巴南区天赐乡和南川边界的救火报告,严合章和市林业局领导赶到火场,此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有报告称,原先林场的隔离带已经被火势蔓延过去,丧失了隔离功能,现场还有惟一的一条防火隔离带———公路,而火点与公路隔离带之间有2公里长的森林。2公里!这是多么严酷的事实,若不赶紧调动大量人力物力,恐怕损失惨重。
前线指挥部决定实地勘察后,确定相关方案。尽管现场火势燎原,脚底杂树横陈,经过围绕火场仔细查看后,严合章发现火点离公路隔离带仅仅400多米,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误差。严合章连忙将这个新发现报告领导。“一定要重新制定灭火方案!”他斩钉截铁地说,并且指出先前勘测人员的技术失误。
在严合章的协调下,工作组及时地调整了策略,消防员在原有隔离带基础上又新开了一条10米长的隔离带,保护了临近的一大片森林。
眼看大火灭尽,大家长长地舒了口气,心悦诚服地感叹:要不是严合章灵活机智的应变,也许他们就要作出一个错误的决策了。
扑灭大火时已经凌晨。回到家里,严合章看看表已经是早上4点,他来不及多想,倒头就睡,这几天眼睛布满了血丝,能够见缝插针地补下瞌睡已属幸运,明天还要继续开会,万盛、南川的防火工作还等着他提交意见……惊心动魄的灭火场面。(日报记者巨建兵、通讯员侯智摄)
摔伤了两根肋骨
8月21日,笔者拨通巴南区医院电话,想了解一下前两天因救火而摔断了两根肋骨的巴南区林业局局长龚均的时候,却被告知他已经再次奔赴工作岗位。
说起这两根受伤的肋骨,不得不提起2006年8月10日那场大火。那日晚10点左右,区防火办接到木洞镇群众报警,称木洞井新村、院墙村与南岸区迎龙镇凉风垭交界的国有林区发生森林大火,请求支援。
龚均一行火速赶到现场,已是晚上11点多,龚均当机立断,与前来火场的当地领导现场研究后,决定对整个着火区进行一次全面观察了解,以便确定最佳位置割砍隔离带。
此时月黑天高,龚均在杂草丛生、枝横叶茂的森林中穿梭,从凉风垭着火点一直爬上山顶,又从一个山头连爬带滚地跑到另一个山头。最后,在距着火区500余米的一个小地名叫“尖山子”的垭口处,找到了一条从木洞井新村至迎龙的杂草覆盖的赶场大路,“这是砍伐隔离带的最佳地方。”龚均顾不得休息,喘着粗气,满头大汗地掏出手机,上气不接下气地指挥砍伐隔离带。
8月11日上午11时,在驻渝部队等单位的大力支援下,经全体扑救人员共同努力,在割砍的隔离带附近,火势得以有效控制,明火基本扑灭。
下午2时左右,迎龙段山火死灰复燃,跳窜的火焰从区境外的大山背后逾越包抄袭入境内,很快吞噬了昨日夜里砍伐的隔离带。在火势即将越境的“尖山子”处,随着树叶爆发的“噼啪”巨响,火焰冲天而上,迅速越境扑面而来,树冠火巨大的热浪令人窒息。“同志们,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树冠火不要硬扑,现场所有人员先向后撤,等待树冠火减弱后再攻克地表火!”当火势稍降,“同志们,跟我来!”龚均一声令下,第一个钻进还冒着浓烟的森林,率领大家齐心协力扑打……
8月12日凌晨4时左右,龚均一天一夜没有合眼,然而山火进一步蔓延,第二条防火隔离带也已经被火魔突破,由于林区风向多变,火舌裹着茂密的杂草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再不撤退,现场的干部群众将被火魔包围,同时将危及附近民房安全。现场指挥部领导要求立即撤出,并由龚均带队,采取措施,开辟第二战场———再次砍割隔离带。
凌晨5时20分,龚均再次跟随区领导一行到一线踏查火情,指挥扑救。当他们经过一荒芜农田边时,由于长时间奔走在指挥前线,过度疲劳,他不慎虚脚摔下一深草覆盖达2米的坑凼内,凼中凸起的硬石砰然一下狠狠擦顶到其腰部,小腿也重重碰到了洞底的乱石堆上,忍着剧痛,龚均艰难地爬上洞顶,捂着腰部,挪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回到指挥地点,现场人员看到他脸色煞白,大家都建议他立即撤出火场,及时就医,而且有同志已经借来了当地老百姓的凉板床,准备抬他离开现场。然而,看到山上不断蔓延的火线,他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好意,“火不灭、我坚决不离开现场。”
12日上午8点多,龚均疲惫地躺在旱田里,此刻,几名120急救人员抬着担架早已守候在龚均身旁,一直强烈要求他离开现场,赴医院救治。但龚均不为所动,依然坚持指挥扑救。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下午14时50分左右,火场终于得到基本控制,苦等了近7个小时的医护人员焦急万分,催促道:“龚局长,经我们初查,您可能出现了肋骨挫裂伤,病情严重,如再不离开,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的。”在医生的苦劝和领导的命令下,龚均才同意住院。
住院后,医生要求龚均至少需两个星期住院休养,哪知才住院不到4天,龚均就迫不及待地再次奔赴工作岗位,此时,重庆已经出现了40几天来连续高温后的第一场雷阵雨,气温有所降低,但龚均丝毫没有表现出松懈的情绪,他告诉笔者:“这个时候最不能疏忽,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高温随时可能反弹,我会继续坚守!” 惊心动魄的灭火场面。(日报记者巨建兵、通讯员侯智摄)#####3-#####惊心动魄的灭火场面。(日报记者巨建兵、通讯员侯智摄)
热血武警显身手
8月13日凌晨3时,武警六支队接到任务:靠近重庆工商学院的南山半山腰起火了———那是一处陡峭的悬崖,坡度60度,垂直高度400米。为了尽快抢险,群众一边带路一边临时砍出一条山路,由于时间紧迫,不少战士只得顺着山上的树根爬,而靠近悬崖一边的火势太大,根本无法控制,每个人身负一个灭火器,手脚并用地爬了20多分钟的临时山路,才到达山顶,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然后从山顶往山下投灭火弹,在这争分夺秒的时刻,武警官兵一刻也不能倦怠,要知道火还在继续往山顶上烧,而脚下杂草丛生,一不小心就可能深陷,战士们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有组织地形成了10米长的人工接火带,帮助传递灭火物资,半山腰的战士配合着,马不停蹄地从下往上用铁扫帚挡火,30分钟后,火势终于被压下去20多米高。
这只是武警官兵众多救火场景中的一幕,仅仅是武警六支队,在8月重庆森林火灾中先后18次出动,共投入兵次1031人次,圆满完成了6个区县(市)148个火点的扑火任务。
“大火围着打,小火追着打。”尽管地形陡峭,现场难以有效控制,武警官兵仍然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哪怕牺牲自己也要扑灭大火。
“看我的,跟我来。”这是指导员唐健全最常说的话。8月10日,木洞镇国有林场起火,武警官兵在连续扑灭两座山的大火后,临近一镀锌厂告急,为了保护镀锌厂,唐健全率领官兵挖出了宽10米、长近200米的隔离带,在确保镀锌厂安全后,唐健全又带领官兵向山上进发,队伍分成5个小组与烈火展开了搏斗,至第二天早上6时,终于将大火扑灭。在鱼洞红炉村救火中,两名上山救火老乡被困,唐健全将他们救出,并将自己都舍不得喝的水给了老乡;在每次灭火中,面对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的森林,唐健全始终把战士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自始至终走在最前面为官兵带路,多次跌入荆棘丛中,手上多处被划破了口子,膝盖磨破了皮,鲜血直流,没有叫一声疼;在惠民镇花椒基地灭火时,中队战士王鹏中暑,唐健全亲自把王鹏背下山,为他刮痧;在东泉灭火中,由于风突然转向,灭火群众被困,唐健全带领官兵和群众从火中突围了出来,中队战士张爱平在救群众时腿被树枝划破,唐健全为他消毒上药……
刘侠攀,11班副班长,自从接到黄桷垭敬老院附近山林起火的救援命令后,这个黑黑瘦瘦、个子不高的副班长就显示出了惊人的力量。刚开始,他还和其他队员一样,一手提一个灭火器,眼看火势越来越高,刘侠攀从村民那里夺过背篓,将剩下的40多公斤灭火弹一起背在肩上,夜黑风高,顾不上休息,硬是走了1公里多的山路,保证了灭火物资即时到位。
杨海舰,在8月10日的明月山脉火灾中,冲锋在第一线,无奈火势凶猛,他被逼到一个峭壁,眼前火光连成一片,他下意识地想到峭壁上是不容易产生明火的,他一边向后退一边企图抓住什么!慌乱中,他抓住了一根木桩,“啊———”的一声惨叫,杨海舰感到一阵灼热,原来木桩上暗火未熄,双手瞬间被烧伤。
房学斌,一个入伍不久的新兵,在用扫帚打火的时候,太过投入,不幸被火苗烧伤眼睛,要不是被及时发现,双眼恐怕已经失明。
武警官兵不仅救火,更要救人。
家住南岸区迎龙镇冷水垭的一位李姓老人,是位60多岁的孤寡老人,当火灾发生时,他还守在半山上的一间旧房里,当武警战士要救他下山时,他又哭又闹,“我不能走,走了房子就烧毁了。那是我的命根子。”时间就是生命,战士们一边背他下山,一边给他解释,已经在他房子周围砍出一条隔离带,房子的损失应该不大。在机智灵活的灭火战斗中,最后大家安全突围山火。
像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也许我们无法一一罗列,但在扑火现场,他们是最坚实可靠的力量。#####4-#####惊心动魄的灭火场面。(日报记者巨建兵、通讯员侯智摄)
村民无偿的资助
8月11日,缙云山脉璧山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火借风势蔓延到沙坪坝区曾家镇林地。上午10点左右,曾家镇白林村龚支书接到火警,火灾蔓延至沙坪坝区曾家镇白林村、农安村林地,火借风势,来势凶猛,迅速蔓延。龚支书立即带领第一批村干部和村民到达现场,因地制宜采取防救措施。
由于山上没有人行道,下午2点左右,各村干部已经组织了大批人员砍伐隔离带。就在这时,他们发现离火场最近的白林村还有8户居民被围困火中,呼救声此起彼伏。“不要急,不要慌!”村民一边朝火里的人喊叫,一边自发组织起来利用铁锹、镰刀等工具进行扑火。消防队员趁机钻进火里,一个个地营救。浓烟熏人,不少村民的手都打起了血泡,身上多处被划伤,但仍然不泄气地挥动铁锹,都是乡亲啊,帮一个是一个。
但是李云刚老人却动弹不得。这是一个瘫痪多年的老人,他的儿子在外打工,儿媳妇王长芳正跟着大队人马砍伐隔离带。
“绝不能有人员伤亡!”龚支书发出号令,几个战士一起把李云刚抬出火海。8户居民终于陆续被救出。
“赶快到山下去。”救火队员叮嘱大家要尽快远离危险,但王长芳却不愿离开,“就让我跟你们一起砍吧。”她央求道。“太危险了,赶快走!”有人在拽她,王长芳不走,她要和这场大火决战到底。从中午1点到下午6点,她不消停地一直在用树枝扑火,其间好几次消防队员劝说她离开,她也不休息,直到明火基本熄灭,才肯罢休。
在村民的一致帮助下,终于砍伐出一条宽5米、长2公里的隔离带,这条隔离带从山顶罗千岩开始直至山底,有效地隔离了火灾。
更严酷的事情还在后面。
山火扑灭后,山上既没水,也没任何可以吃的东西,此时防火临时指挥部不断地派人送来食品,但路途艰险,就是空手爬上山顶都要1个半小时,看来一时半刻解决不了问题。
这时,65岁的村民李成银得知山上的扑火队员大部分都还没吃饭,便把自己家里的粮食匀了出来,他想自己住半山腰,送点吃的喝的,总比山下更快更方便。于是,他让儿媳妇一次就煮了30公斤稀饭,让儿子担上去。这一天下来就担了十几次的稀饭上山,泡菜坛子都给捞干了。“都是好人啊,千万不能累垮了。”他叮嘱着,不让儿子有一点分心。“战士扑火为大家,我贡献点稀饭算什么。”李成银同时把凳子、床都让出来给战士们休息,就这救火的两天两夜里,李成银无偿地接待了武警、消防员500多人。
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消防战士又恢复了体力,到8月12日下午14时30分,沙坪坝区境内火点明火已全部扑灭。当日晚上,防火人员又在山顶分成10个点,就点露宿休息,每20分钟一次轮流进行巡逻,全面观察余火。考虑到山上过夜又热又渴,山蚊子又多,李成银还让家人送过几次水,“累了就到我家歇歇。”直到8月13日防火才全面结束,他仍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多。#####5-#####惊心动魄的灭火场面。(日报记者巨建兵、通讯员侯智摄)
后记:
8月20日傍晚的一场短暂的雷阵雨,缓解了重庆连续40多天的干旱、焦躁、烦闷,21日、22日气温都比较凉爽,清凉的风迎面吹来,似乎酷热正在远离重庆,但是森林防火办、消防队、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曾经受困火魔的人们依然没有放松一点警惕,他们在静静地观察着,准备着,因为他们知道,目前防火斗争还没有停止,明火易灭,暗火难防,必须要坚持到最后一刻,守护自己珍贵的家园。
来源: 2006-08-24 05:19强雯
惊心动魄的灭火场面。(日报记者巨建兵、通讯员侯智摄)
2006年盛夏,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季节!
重庆地区连晴高温,最高温度达44.5℃,市气象台连续12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天干物燥,一触即燃。8月1日以来,巴南区、涪陵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渝北区、江北区、万盛区、永川市、合川市、璧山县、綦江县等地纷纷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7000多亩。在市领导的直接指挥下,以市森林防火指挥部为核心,全市林业系统职工、驻渝部队、武警、消防官兵以及相关区县的干部群众数万人次,全力投入到了灭火的战斗中。
一火未平,一火又起,明火刚完,余火又燃,反反复复的较量显示出人不可战胜的钢铁意志。扑火英雄何伟在火海中倒下了,1000个何伟在英雄的背后成长起来,我们不能忘记何伟,不能忘记这场人与天的斗争,不能忘记这些在平凡岗位上与火海搏斗的人们,也许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关注到的人和事,但,一滴水折射一个世界,谨以此文献给那些默默无闻的曾在扑火一线奉献过的人们。以火攻火才安全
连日来的火情报告已经引起市相关工作组的高度重视,市林木种苗站站长严合章被临时抽调出来,参与市林业局组织的防火督查小组。8月14日下午,他像往常一样和相关领导去大渡口督促防火工作,会议开到一半,接到紧急电话:玉峰山森林起火了,请赶快到玉峰山救火!
刻不容缓!
尽管严合章从21岁起就担任林场场长,虽然救火扑火经验丰富,但自调到市里工作了7年,还一次都没出过现场,这道命令像闪电一样划过严合章的脑子,那股久违的激情又迸发了出来。
等严合章他们赶到玉峰山森林火灾现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了。这场从上午10点左右燃烧起来的大火依然没有一点减小的势头。在指挥现场,严合章迅速察看了地情,发现一条150-200米的隔离带没有打开,如果不赶紧消除这片树林,几千上万亩的森林就可能毁于一旦。
这时,有人建议采取“反烧法”,即人工烧除一片森林,在火场与大面积森林之间形成隔离带,以此阻隔蔓延的火势。但随即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他们不理解,火都没灭,还要放火烧山。严合章凭着这么多年的实战经验,十分坚定地给有关领导建议道:“按目前的火势,采取反烧的办法是最科学、最安全的办法。原先的隔离带已经不管用了,现在风向不定,根本无法估计火势的走向,光砍伐隔离带是不够用的,还要再烧一遍新砍伐的隔离带,才能有效地阻碍火势。”于是他把自己勘察的结果和如何反烧的方法仔细地作了说明,并说:“我是森林防火指挥部派来指挥的,出了问题我负责。”火场就是战场!最后,现场有关领导当即拍板:“好,就照你说的办。”
按照严合章的建议,灭火人员砍掉了200米长的林带,然后从上往下放火烧掉这片林带,同时,消防员在一旁控制火速,以免蔓延到其他林木上。直到隔离带完全在控制中形成,这时,火魔已经成了一片孤立之势,两个小时后,玉峰山的大火终于熄灭了。
8月18日傍晚,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接到巴南区天赐乡和南川边界的救火报告,严合章和市林业局领导赶到火场,此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有报告称,原先林场的隔离带已经被火势蔓延过去,丧失了隔离功能,现场还有惟一的一条防火隔离带———公路,而火点与公路隔离带之间有2公里长的森林。2公里!这是多么严酷的事实,若不赶紧调动大量人力物力,恐怕损失惨重。
前线指挥部决定实地勘察后,确定相关方案。尽管现场火势燎原,脚底杂树横陈,经过围绕火场仔细查看后,严合章发现火点离公路隔离带仅仅400多米,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误差。严合章连忙将这个新发现报告领导。“一定要重新制定灭火方案!”他斩钉截铁地说,并且指出先前勘测人员的技术失误。
在严合章的协调下,工作组及时地调整了策略,消防员在原有隔离带基础上又新开了一条10米长的隔离带,保护了临近的一大片森林。
眼看大火灭尽,大家长长地舒了口气,心悦诚服地感叹:要不是严合章灵活机智的应变,也许他们就要作出一个错误的决策了。
扑灭大火时已经凌晨。回到家里,严合章看看表已经是早上4点,他来不及多想,倒头就睡,这几天眼睛布满了血丝,能够见缝插针地补下瞌睡已属幸运,明天还要继续开会,万盛、南川的防火工作还等着他提交意见……惊心动魄的灭火场面。(日报记者巨建兵、通讯员侯智摄)
摔伤了两根肋骨
8月21日,笔者拨通巴南区医院电话,想了解一下前两天因救火而摔断了两根肋骨的巴南区林业局局长龚均的时候,却被告知他已经再次奔赴工作岗位。
说起这两根受伤的肋骨,不得不提起2006年8月10日那场大火。那日晚10点左右,区防火办接到木洞镇群众报警,称木洞井新村、院墙村与南岸区迎龙镇凉风垭交界的国有林区发生森林大火,请求支援。
龚均一行火速赶到现场,已是晚上11点多,龚均当机立断,与前来火场的当地领导现场研究后,决定对整个着火区进行一次全面观察了解,以便确定最佳位置割砍隔离带。
此时月黑天高,龚均在杂草丛生、枝横叶茂的森林中穿梭,从凉风垭着火点一直爬上山顶,又从一个山头连爬带滚地跑到另一个山头。最后,在距着火区500余米的一个小地名叫“尖山子”的垭口处,找到了一条从木洞井新村至迎龙的杂草覆盖的赶场大路,“这是砍伐隔离带的最佳地方。”龚均顾不得休息,喘着粗气,满头大汗地掏出手机,上气不接下气地指挥砍伐隔离带。
8月11日上午11时,在驻渝部队等单位的大力支援下,经全体扑救人员共同努力,在割砍的隔离带附近,火势得以有效控制,明火基本扑灭。
下午2时左右,迎龙段山火死灰复燃,跳窜的火焰从区境外的大山背后逾越包抄袭入境内,很快吞噬了昨日夜里砍伐的隔离带。在火势即将越境的“尖山子”处,随着树叶爆发的“噼啪”巨响,火焰冲天而上,迅速越境扑面而来,树冠火巨大的热浪令人窒息。“同志们,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树冠火不要硬扑,现场所有人员先向后撤,等待树冠火减弱后再攻克地表火!”当火势稍降,“同志们,跟我来!”龚均一声令下,第一个钻进还冒着浓烟的森林,率领大家齐心协力扑打……
8月12日凌晨4时左右,龚均一天一夜没有合眼,然而山火进一步蔓延,第二条防火隔离带也已经被火魔突破,由于林区风向多变,火舌裹着茂密的杂草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再不撤退,现场的干部群众将被火魔包围,同时将危及附近民房安全。现场指挥部领导要求立即撤出,并由龚均带队,采取措施,开辟第二战场———再次砍割隔离带。
凌晨5时20分,龚均再次跟随区领导一行到一线踏查火情,指挥扑救。当他们经过一荒芜农田边时,由于长时间奔走在指挥前线,过度疲劳,他不慎虚脚摔下一深草覆盖达2米的坑凼内,凼中凸起的硬石砰然一下狠狠擦顶到其腰部,小腿也重重碰到了洞底的乱石堆上,忍着剧痛,龚均艰难地爬上洞顶,捂着腰部,挪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回到指挥地点,现场人员看到他脸色煞白,大家都建议他立即撤出火场,及时就医,而且有同志已经借来了当地老百姓的凉板床,准备抬他离开现场。然而,看到山上不断蔓延的火线,他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好意,“火不灭、我坚决不离开现场。”
12日上午8点多,龚均疲惫地躺在旱田里,此刻,几名120急救人员抬着担架早已守候在龚均身旁,一直强烈要求他离开现场,赴医院救治。但龚均不为所动,依然坚持指挥扑救。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下午14时50分左右,火场终于得到基本控制,苦等了近7个小时的医护人员焦急万分,催促道:“龚局长,经我们初查,您可能出现了肋骨挫裂伤,病情严重,如再不离开,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的。”在医生的苦劝和领导的命令下,龚均才同意住院。
住院后,医生要求龚均至少需两个星期住院休养,哪知才住院不到4天,龚均就迫不及待地再次奔赴工作岗位,此时,重庆已经出现了40几天来连续高温后的第一场雷阵雨,气温有所降低,但龚均丝毫没有表现出松懈的情绪,他告诉笔者:“这个时候最不能疏忽,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高温随时可能反弹,我会继续坚守!”惊心动魄的灭火场面。(日报记者巨建兵、通讯员侯智摄)
惊心动魄的灭火场面。(日报记者巨建兵、通讯员侯智摄)
热血武警显身手
8月13日凌晨3时,武警六支队接到任务:靠近重庆工商学院的南山半山腰起火了———那是一处陡峭的悬崖,坡度60度,垂直高度400米。为了尽快抢险,群众一边带路一边临时砍出一条山路,由于时间紧迫,不少战士只得顺着山上的树根爬,而靠近悬崖一边的火势太大,根本无法控制,每个人身负一个灭火器,手脚并用地爬了20多分钟的临时山路,才到达山顶,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然后从山顶往山下投灭火弹,在这争分夺秒的时刻,武警官兵一刻也不能倦怠,要知道火还在继续往山顶上烧,而脚下杂草丛生,一不小心就可能深陷,战士们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有组织地形成了10米长的人工接火带,帮助传递灭火物资,半山腰的战士配合着,马不停蹄地从下往上用铁扫帚挡火,30分钟后,火势终于被压下去20多米高。
这只是武警官兵众多救火场景中的一幕,仅仅是武警六支队,在8月重庆森林火灾中先后18次出动,共投入兵次1031人次,圆满完成了6个区县(市)148个火点的扑火任务。
“大火围着打,小火追着打。”尽管地形陡峭,现场难以有效控制,武警官兵仍然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哪怕牺牲自己也要扑灭大火。
“看我的,跟我来。”这是指导员唐健全最常说的话。8月10日,木洞镇国有林场起火,武警官兵在连续扑灭两座山的大火后,临近一镀锌厂告急,为了保护镀锌厂,唐健全率领官兵挖出了宽10米、长近200米的隔离带,在确保镀锌厂安全后,唐健全又带领官兵向山上进发,队伍分成5个小组与烈火展开了搏斗,至第二天早上6时,终于将大火扑灭。在鱼洞红炉村救火中,两名上山救火老乡被困,唐健全将他们救出,并将自己都舍不得喝的水给了老乡;在每次灭火中,面对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的森林,唐健全始终把战士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自始至终走在最前面为官兵带路,多次跌入荆棘丛中,手上多处被划破了口子,膝盖磨破了皮,鲜血直流,没有叫一声疼;在惠民镇花椒基地灭火时,中队战士王鹏中暑,唐健全亲自把王鹏背下山,为他刮痧;在东泉灭火中,由于风突然转向,灭火群众被困,唐健全带领官兵和群众从火中突围了出来,中队战士张爱平在救群众时腿被树枝划破,唐健全为他消毒上药……
刘侠攀,11班副班长,自从接到黄桷垭敬老院附近山林起火的救援命令后,这个黑黑瘦瘦、个子不高的副班长就显示出了惊人的力量。刚开始,他还和其他队员一样,一手提一个灭火器,眼看火势越来越高,刘侠攀从村民那里夺过背篓,将剩下的40多公斤灭火弹一起背在肩上,夜黑风高,顾不上休息,硬是走了1公里多的山路,保证了灭火物资即时到位。
杨海舰,在8月10日的明月山脉火灾中,冲锋在第一线,无奈火势凶猛,他被逼到一个峭壁,眼前火光连成一片,他下意识地想到峭壁上是不容易产生明火的,他一边向后退一边企图抓住什么!慌乱中,他抓住了一根木桩,“啊———”的一声惨叫,杨海舰感到一阵灼热,原来木桩上暗火未熄,双手瞬间被烧伤。
房学斌,一个入伍不久的新兵,在用扫帚打火的时候,太过投入,不幸被火苗烧伤眼睛,要不是被及时发现,双眼恐怕已经失明。
武警官兵不仅救火,更要救人。
家住南岸区迎龙镇冷水垭的一位李姓老人,是位60多岁的孤寡老人,当火灾发生时,他还守在半山上的一间旧房里,当武警战士要救他下山时,他又哭又闹,“我不能走,走了房子就烧毁了。那是我的命根子。”时间就是生命,战士们一边背他下山,一边给他解释,已经在他房子周围砍出一条隔离带,房子的损失应该不大。在机智灵活的灭火战斗中,最后大家安全突围山火。
像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也许我们无法一一罗列,但在扑火现场,他们是最坚实可靠的力量。惊心动魄的灭火场面。(日报记者巨建兵、通讯员侯智摄)
村民无偿的资助
8月11日,缙云山脉璧山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火借风势蔓延到沙坪坝区曾家镇林地。上午10点左右,曾家镇白林村龚支书接到火警,火灾蔓延至沙坪坝区曾家镇白林村、农安村林地,火借风势,来势凶猛,迅速蔓延。龚支书立即带领第一批村干部和村民到达现场,因地制宜采取防救措施。
由于山上没有人行道,下午2点左右,各村干部已经组织了大批人员砍伐隔离带。就在这时,他们发现离火场最近的白林村还有8户居民被围困火中,呼救声此起彼伏。“不要急,不要慌!”村民一边朝火里的人喊叫,一边自发组织起来利用铁锹、镰刀等工具进行扑火。消防队员趁机钻进火里,一个个地营救。浓烟熏人,不少村民的手都打起了血泡,身上多处被划伤,但仍然不泄气地挥动铁锹,都是乡亲啊,帮一个是一个。
但是李云刚老人却动弹不得。这是一个瘫痪多年的老人,他的儿子在外打工,儿媳妇王长芳正跟着大队人马砍伐隔离带。
“绝不能有人员伤亡!”龚支书发出号令,几个战士一起把李云刚抬出火海。8户居民终于陆续被救出。
“赶快到山下去。”救火队员叮嘱大家要尽快远离危险,但王长芳却不愿离开,“就让我跟你们一起砍吧。”她央求道。“太危险了,赶快走!”有人在拽她,王长芳不走,她要和这场大火决战到底。从中午1点到下午6点,她不消停地一直在用树枝扑火,其间好几次消防队员劝说她离开,她也不休息,直到明火基本熄灭,才肯罢休。
在村民的一致帮助下,终于砍伐出一条宽5米、长2公里的隔离带,这条隔离带从山顶罗千岩开始直至山底,有效地隔离了火灾。
更严酷的事情还在后面。
山火扑灭后,山上既没水,也没任何可以吃的东西,此时防火临时指挥部不断地派人送来食品,但路途艰险,就是空手爬上山顶都要1个半小时,看来一时半刻解决不了问题。
这时,65岁的村民李成银得知山上的扑火队员大部分都还没吃饭,便把自己家里的粮食匀了出来,他想自己住半山腰,送点吃的喝的,总比山下更快更方便。于是,他让儿媳妇一次就煮了30公斤稀饭,让儿子担上去。这一天下来就担了十几次的稀饭上山,泡菜坛子都给捞干了。“都是好人啊,千万不能累垮了。”他叮嘱着,不让儿子有一点分心。“战士扑火为大家,我贡献点稀饭算什么。”李成银同时把凳子、床都让出来给战士们休息,就这救火的两天两夜里,李成银无偿地接待了武警、消防员500多人。
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消防战士又恢复了体力,到8月12日下午14时30分,沙坪坝区境内火点明火已全部扑灭。当日晚上,防火人员又在山顶分成10个点,就点露宿休息,每20分钟一次轮流进行巡逻,全面观察余火。考虑到山上过夜又热又渴,山蚊子又多,李成银还让家人送过几次水,“累了就到我家歇歇。”直到8月13日防火才全面结束,他仍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多。惊心动魄的灭火场面。(日报记者巨建兵、通讯员侯智摄)
后记:
8月20日傍晚的一场短暂的雷阵雨,缓解了重庆连续40多天的干旱、焦躁、烦闷,21日、22日气温都比较凉爽,清凉的风迎面吹来,似乎酷热正在远离重庆,但是森林防火办、消防队、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曾经受困火魔的人们依然没有放松一点警惕,他们在静静地观察着,准备着,因为他们知道,目前防火斗争还没有停止,明火易灭,暗火难防,必须要坚持到最后一刻,守护自己珍贵的家园。
来源: 2006-08-24 05: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