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诚信龙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对5家失信企业给予曝光,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抨击其失信行为,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就制度规则在诚信建设中作用和意义,记者采访了省委党校政治学部主任韩健鹏。 信用是法治之外最基础的要求
韩健鹏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缺失,市场经济难以健康有序发展;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没有诚信,怎能构建起真正的和谐社会?然而,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诚信缺失却成为难以治愈的顽症。仅就经济领域而言,制假售假,合同欺诈,虚假招标,骗税逃税,伪造账目,恶意拖欠,变相传销……如此种种行为已成为人人痛恨的一大公害,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一大障碍。
韩健鹏说,造成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复杂的。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了传统的人情社会。“人情”和关系被不断放大,规则、法治则越来越淡化。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信用却是一个在法治之外最基础的要求。在我国,信用记录不全,信用查询不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观上对信用重视不足,因而导致中国信用体系的建立缺乏基础平台。在此次曝光的5个企业中,就有4个是恶意拖欠银行贷款,而且是采取多头贷款方式。这些企业在银行系统都没有建立信用记录,银行不掌握他们的信用状况,也无从调查,造成多头贷多头欠的后果。同时,市场经济秩序不完善、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相关法律制度缺陷以及失信成本过低,使得企业间交易信用严重失控混乱。可见,拯救社会诚信,构建诚信社会,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全社会一起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加速推进诚信塑造的进程,最关键是制度规则的建立和切实的执行。应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
韩健鹏说,诚信的自律必须以制度规则为基础,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则架构做支撑,诚信社会是塑造不起来的。必须注重在社会各组织(阶层)之间、社会各组织内部建立健全分工合作、公平竞争、分配公正的机制,为诚信提供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为促进人们养成好习惯,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和诚信系统,为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记载和查询提供一个基础平台。通过为市场主体建立诚信档案,让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向社会公开,使守信者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使失信者无处藏身,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代价。被曝光的企业当中,有的盲目扩张,拿了银行的钱投资,收回来的货款得到了效益,用利润周转扩大再生产,本来你可以找银行再贷款,但现在的贷款客户都在人民银行系统里面,有一期利息不还,就有不良记录,信用等级下降,要取得贷款非常难,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早期还款,有用再借,银企双赢,这样才是良性循环。要强化失信惩戒机制
韩健鹏认为,通过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使每个社会成员和市场主体都充分意识到诚信的实际价值及其对自己的现实利益,认识到失信对自己切身利益的直接损害。更要使严重失信者尤其是严重失信企业寸步难行。此次对失信企业曝光,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决心,敢于揭疮疤,让失信者无立足之地。当然,这有赖于诚信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既有法律的规范约束作用,同时也可依法制裁失信行为。潜秩序、潜规则是对诚信规则的巨大破坏,必须坚决予以反对。银行内部也要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人员素质,避免有人利用“潜规则”与企业勾结套取银行贷款。必须加快规则整合的进程,使诚信规则切实得到尊重和执行,成为社会交往和企业交易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自觉要求。
(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