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开发区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今年已经有7000余名大学生和开发区的用人单位签约,这些新大学毕业生目前大多已办理完相关手续正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一下子有如此之多的大学生把这里当成踏出校门后的首选创业之地,这在开发区建区以来每年引进人才数量中尚属首次。
是什么吸引这些大学生蜂拥而来呢?记者调查发现,隧道及大桥等海通瓶颈的即将打破成为他们选择这里的新“动力”。
“隧道”“大桥”成新动力
为什么选择在开发区创业?记者采访了几名大学毕业生。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王明刚说:“来这里首先看好的是这里的环境,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开发区在全国已经名声在外,而青黄海通瓶颈的即将打破,让我们更加相信它的发展潜力”。
“其实,在毕业前我就通过上网来了解过有关青岛开发区的信息”,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的小刘告诉记者,后来在网上看到青黄之间要建大桥和隧道的消息后,他觉得这是为开发区插上了向更高发展的“双翼”,于是决定把到开发区当成了自己毕业就业选择的首选之地。
港口物流提供机遇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电气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经济类、外语、建筑、化学化工、物流等专业,占了入区学生总就业岗位的半壁江山,其中,物流类人才需求较往年大幅提高,物流类专业签约数量提高了约32%,是各专业中就业数量提高最多的一类。
对此,开发区有关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分析认为,开发区六大产业集群千帆竞发的健康发展态势,给拥有真才实学的务实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一个龙头项目的上马,会带来一系列的项目配套,随之会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而最有竞争力的当然是这些风华正茂的大学才俊。随着开发区港口的发展壮大,物流业也正在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这无疑为物流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企业选聘注重务实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约有20%的毕业生来自北京、上海、河北、河南、江苏等省外高校,省内高校毕业生和省内生源毕业生依然是主流。开发区的驻区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有2000余名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开发区。而近期投产或扩大再生产的一批大企业如北海船舶重工、上汽通用五菱、海信模具、海信通信、赛轮、三美电机、新都理光、港迅国际集装箱仓储等单位对毕业生需求量比较大,也为这些大学生创造了很好的就业空间。
开发区人才交流中心有关人士表示,当前企业用人观念上的理性回归,不再将学历作为用人的“硬杠杠”,而以能否为单位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标准,许多单位的招聘条件都将学历的门槛设置到大专甚至中专,有的干脆就不设置任何学历限制。这种“纳贤若渴”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众多大学毕业生的到来。建筑乃涛华胜洪兴责任编辑:亦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