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8月24日电(记者周芙蓉)分布着中国最大面积的喀斯特山区的贵州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花江“喀斯特(岩溶)高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项目,整合专家资源、集成科学技术,探索出一条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科学途径。
花江峡谷位于贵州西南部北盘江花江河段峡谷两岸,喀斯特分布面积达88%。20世纪90年代前,这里基本上无农业生产条件;可利用的生产生活水资源严重短缺;干旱频率高达90%。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困境中,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7.17%,人均纯收入651元。
项目组专家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教授熊康宁介绍说,专家在花江6个石漠化等级示范了2404万亩,其中强度石漠化治理区面积1428万亩。花江峡谷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21.4%增加到2005年的53.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了60.8%,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比例由47.07%下降到25.04%,农民人均收入提高到1606元。
几年来,贵州科技部门和专家结合花江生态环境缺水、缺土、缺林“三缺”的特点,重点开展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退化森林恢复重建技术、石漠化防治技术、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及生态农业技术、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了“喀斯特石漠化高原峡谷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的技术体系。
项目组还注重过程管理;引入监理制,率先在省内把监理制引入科技项目管理及重大生态科技示范项目;建立了政府、公司、农户和科技人员有机结合的运作模式,做到省直部门、科研院校、地方政府、企业、农民有机结合。
熊康宁教授认为,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在中国的喀斯特区,乃至在世界喀斯特区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和示范作用,花江项目的一点成功都意味着重要的成果。
喀斯特是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世界上主要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拉丁美洲和东亚地区。“中国南方喀斯特”面积占中国喀斯特面积的55%,并主要分布在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贵州、云南、广西、重庆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