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疆奇台恐龙沟的两个挖掘现场同时传出好消息。在“1号坑”西北角,技术人员已经确定,清理出一件较完整的大型植食恐龙——蜥脚类恐龙头骨化石,而此前,已经在“1号坑”发掘出这种恐龙的颈椎19根,目前已经出土了17根颈椎,但第18、19两根颈椎已被风化。 同时,“2号坑”又出土了一块1米多长的角状化石,技术人员初步分析这块化石是剑龙背部的尾棘,他们认为在“2号坑”极有可能出土一件比较完整的剑龙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星教授告诉记者,大型蜥脚类恐龙头骨化石的出现,将为研究不同大陆恐龙的亲缘关系和大陆漂移学说提供有力的证据。
中科院古脊椎生物研究所技术室工程师王海军说,蜥脚类恐龙的头骨由于轻薄很难保留,而且相对于其他部位的骨骼而言,头骨包含的信息更加丰富,对考古科研具有更大的价值。头骨和剑龙尾棘化石的出土,令此次恐龙大型发掘活动显出了轻松气氛。
挖掘现场
直播日近,现场保护渐严
昨天下午,央视科教频道的工作人员已经抵达挖掘现场,为直播做最后的准备。离直播时间越来越近,昌吉州政府为配合央视的直播,对挖掘现场也采取了越来越严格的保护措施。现场工作人员被通知,8月26日直播当天,当地公安人员将从数里之外的马路边拉起警戒线,并对相关工作人员发放特别通行证。
王海军告诉记者,央视3个小时的直播将会穿插许多恐龙的科普资料,还包括前期拍摄的昌吉州风土人情,而挖掘现场的镜头可能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徐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野外科考人员本身并不希望媒体以直播这样的方式来参与挖掘活动,但既然是以针对青少年作科普教育的目的来推出的,中科院便配合做直播了。
专家解释四大疑问
疑问一:为什么处于同时期的硅化木裸露地表,而恐龙化石却埋在地里?
在恐龙沟西北6公里左右的地方,就是我国硅化木地质公园。走近公园后,记者看到大大小小的硅化木散落在黄色的沙石之中。据科学研究,这些硅化木和恐龙化石是属于同一个时代的生物。但为什么硅化木都裸露在地表上,而恐龙化石却埋在地下呢?
王海军解释说,实际上它们是处于同一个地层平面的。在距今1.4亿至6500万年前,准噶尔盆地是一个烟波浩淼的内陆湖,水中、湖边生长着藻类和蕨类植物,岸边陆地上是无边的森林,恐龙家族自由自在地穿梭于森林和湖泊之间。后来灾难来临,可能是陨石,也可能是地震,导致恐龙大批死亡,巨型树木也被埋在地下。由于雨水的冲刷,有些硅化木就裸露出来,实际上地下还埋有更多那个时期的硅化木,恐龙化石也是这样。
疑问二:找到了恐龙和鸟之间“缺失的一环”?
王海军对记者强调,并非所有的恐龙化石都具有很大的价值。“我们现在找恐龙化石,最主要的是想找到能够证明在白垩纪时期恐龙进化为鸟类的‘缺失的一环’。但六七年来进展不大,只找到一些零碎的骨骼化石。”王海军的语气中透出几分遗憾。
王海军的观点也得到徐星教授的认同。徐星教授说,他比较接受恐龙进化为鸟类的“树栖说”,就是说恐龙先爬到树上,在树丛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学会飞行,然后变成了鸟。但是这种假说,来自化石方面的证据却很少。
疑问三:恐龙和恐龙蛋化石为什么不在一起?
在来恐龙沟之前,记者曾听说有游客在恐龙沟捡到过恐龙蛋化石。但王海军却向记者透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
记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也发现,科学家发掘出土的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化石多,但恐龙蛋化石很少;相反,到了白垩纪时期,尤其是晚白垩纪时期,恐龙化石少,而恐龙蛋化石却很多。为什么恐龙和恐龙蛋的化石极少同时被发现呢?
王海军向记者解释说,首先是因为时代不同。目前发现的恐龙化石分布于各个年代,但恐龙蛋化石基本上都是白垩纪的。因为白垩纪地质变化更多,很多恐龙蛋不能被孵出来,才埋入地层变成化石。
恐龙和恐龙蛋化石不在一起的另一个原因,王海军说,是因为恐龙的生活地和繁殖地基本上是分开的。
疑问四:是否可以通过恐龙化石复活恐龙?
据报道,来自加拿大的科学家此前称,可以通过重组远古动物基因,人工合成细胞来实现远古动物的复活计划。而美国科学家也曾经称从恐龙蛋中提取到恐龙基因片断。那我们是否也可以从恐龙或者恐龙蛋化石中提取恐龙基因,复活恐龙呢?
听到这个问题,王海军先是哈哈一笑:“未来的科学一切都有可能。”但他的表情很快严肃起来:“不过在复活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复活它?当宠物,还是作为人类的肉食品?”王海军说,人类现在生活的地球环境,和恐龙时代已经相去甚远,复活的恐龙能否适应现在的地球环境,也是一个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