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记者抽样调查,深圳大学生暑期打工收入约为400—1500元/月
策划缘起
如今,勤工助学已经成为一种校园文化,有人预测,假期勤工俭学会在中国大学里越来越普遍。在深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放弃暑假休息的机会,选择在假期打工。
随着9月的临近,利用暑假打工的大学生们也将结束这段生涯了。在为期两个月的打工时间里,他们大约赚了多少钱,主要从事什么工作,遇到哪些问题,有什么体会,怀着何种想法去打工?记者就此展开了专题调查,以期盘点一下大学生们的暑期打工生活,梳理一下他们的思想脉络,并特请专家为他们提供一些好的建议。——编者
现象
大学生暑期打工比例上升
暑假即将结束,打工的大学生们也将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了。据记者对近30位大学生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有近60%的大学生在今年暑期加入打工一族,打工人数比例和打工种类比以往增大了。
他们中很多都抱着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心态去打工。受访学生打工种类除了过去体力劳动型(包括快餐店服务员,派发传单等),脑力型(文秘,家教等),还出现了自主创业型。许多大学生跳出常规框框,挥起了创业的大笔,在暑假期间办公司、开书店、经营餐厅、办培训、炒股等。
调查显示,这些大学生暑期打工月收入在400—1500元/月之间。90%的学生认为应在保证学业的情况下打工,而且打工时间只能占到业余时间的50%,不能让自己太劳累,只有5%的学生认为可以两者兼顾,这种学生通常兼职的时间较长,兼职的工作也比较稳定。
与过去相比,今年大学生暑期打工兼职的工作门类扩大了,一些专业为计算机、外语、管理类的学生比较容易找到接近于白领的工作。传统的暑期工如家教、调研、促销、在学校内勤工俭学依然受到青睐,此外网络也成为吸纳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如网络开店,网络编辑等。
部分受访学生说,如今打工的渠道更多了。除了校园的海报栏、社区的家政服务中心、中介、报刊杂志、专场招聘会、老师推荐等,网络媒体也为学生打工搭桥,但是信息不够畅通、操作上不太规范的问题始终存在,经常会有上门应聘却发现人早已招满,或者招聘公司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店。
目前,大学生暑期打工还处于一种“边缘”状态,这种状态使大学生在兼职中上当受骗时有发生。因此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是大学生打暑期工维护自我权益的“武器”,必要时应寻求法律保护。
个案
这些钱“不好赚”
调查对象:景文,男,深圳大学化工材料专业学生
打工类型:兼职工
时薪:约5~6元
在麦当劳做暑期兼职工,每天上班7小时,按照打卡计算工时。
暑期学生可以选择前台、大堂清洁以及厨房三个工种。景文在厨房上班。据他介绍,打工前他签了一份合同,里面有要求不泄漏制作食品的相关情况。每天按照排班时间上班后,他就开始在其他员工的指导下制作食物,边上班边培训。
他介绍说,麦当劳并不提供三餐,而且出售的食物超过了供应时间就被扔进一个大袋子里然后放进垃圾桶中。景文的时薪约5~6元,他认为这份钱“不好赚”。
很满意这份暑期工
调查对象:希华,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打工类型:家教保姆
时薪:60元
家教保姆是新鲜的工种。希华通过老师介绍成为了一名家教保姆。
她的工作是每隔一天到陈先生家里为他3岁的儿子小龙讲英语故事,并照顾小龙。这份工作并不轻松,3岁的小孩子十分淘气。希华除了给他讲英语故事,陪他看儿童教育片以外还会带小龙去公园散步。有时更会跟小龙和他的父母开车出游,一路照顾小龙。
陈先生说家教保姆可以给小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学英语环境,让孩子在生活中接触英语。同时有人照顾孩子,自己也省了不少心。希华本身喜欢小孩子,同时也能说流利的英语,所以很满意自己的暑期工,她的薪酬是每个小时60元。
上网开店“淘金”
调查对象:杨波,男,暨南大学外语系学生
打工类型:网络创业
月收入:约1200元
记者了解到暑期打工的学生除了在社会中“淘金”,也会留在大学校园里“勤工俭学”,甚至还有很多学生转战到网络。
小波在淘宝上开了一家自己的服装店,开始了网上贸易。他选择网络作为暑假“淘金”的方式是因为网上开店操作方便,成本低廉,而且挺新鲜。
得到家人的支持,小波用自己节省的一些生活费和另外两名同班同学合资凑了1200元筹划开间“小悠外贸”服装店。申请网上店铺后,他四处搜罗淘货。他专门到广州的某间大型服装批发市场进货,然后制作图片放在店铺的网页上供客人挑选。他计划当小店收回600元的时候会再进一次货。记者登陆他的淘宝店,资料显示他已经做成了近20桩生意,而且所有客人一律给他好评。
小波认为网络生意诚信很重要。有时候常常遇到不讲理的客人,但是自己却必须赔礼道歉,因为客人的一个差评就可能毁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以后就得不到客户的信任。同时也说网上贸易陷阱很多,有以低价诱惑店主进货的,也有不支付货款的人,学生暑期在网络创业必须擦亮眼睛。
支招
如何确保拿到打工收入
通常认为,出现劳动纠纷应该找劳动部门。但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受理的是合法用工前提下的劳动纠纷。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在使用暑期工之前,都应当到当地劳动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如实填写用工对象、时间和方式等内容。如果用工单位不这么做,就是非法使用暑期工,一旦雇佣双方出现劳动纠纷就不在他们的受理范围内。而目前很多企业在使用暑期工时,几乎都没办理这类手续。所以在劳动纠纷中,大学生经常投诉无门。
因此,学生打“暑期工”时,应与用人单位在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基础上签订协议。在有协议的条件下,如发生报酬上的争议或伤亡事故且协商不成,方可依据《民事诉讼法》向法院起诉。
律师建议,遇到上述纠纷时,可以先让校方出面与企业交涉,如果协调不成,还可以向法院起诉。
教育界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暑期打工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及人身安全。学校应加强和人才市场及用人单位的联系,可在放假前或假期中组织几次“学生暑期勤工俭学供需见面会”之类的活动,为打工的大学生们提供方便可靠的服务。
提醒
不要掉进“钱”眼里
康宁医院的心理专家指出学生暑期打工结束后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每天上课或呆在校园里,一些学生会感觉还是打工时能接触社会比较精彩,容易变得懈怠懒散。失去目标和动力、比较消极地看学习上的问题,也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
对于大学生来说,暑期工可能是他们第一次自己挣钱。自由支配自己的薪水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满足感和成就感。但是过分迷恋挣钱的“滋味”并不是件好事情。回到学校后,过分“拜金”的学生会认为学习不能挣钱,还不如出去打工。更有甚者可能会利用正常上课时间去兼职赚“外快”。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对于学习生活是不利的。
大学生打暑期工本身是件好事,他们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劳动而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但是青春期的学生身体的成熟和心理的成熟有着巨大的偏差,自控力不强,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往往情绪化。
所以专家建议大学生除了自身作好心理调节,比如安排好作息时间,循序渐进的收心学习外,还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另外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多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建立平衡的心态,协助他们解决内心的矛盾和冲突。部分大学生必要时应咨询心理医生,得到专业指导和帮助。
总之,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开学了,打工的大学生也该收拾心情,重新回归到校园的学习生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