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保护名人故居又多了一个包袱,可以多种形式去保护,把包袱变财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段名言说明了仙之于山、龙对于水的重要性。著名山川,若无那灵验的仙和龙,就构不成让人顶礼膜拜的条件。 没有灵验的仙和龙也难以造出名山名川。名人对于名城,亦有同样的效应。没有名人城市就失去了灵魂,城市的深厚文化内涵将大打折扣。
中国城市的名人是中华的魂,他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甚至是隐在小巷深处的陈旧的宅院,也是街巷中的明珠。徜徉在胡同街巷中,触摸到这一处一处的名人故居的一砖一石,会勾起多少遐想,涌出多少民族的自尊和自豪!有些老屋是平实的,可能不是典型的民居,但曾经住过一位文学家或者一位艺术家,或者一位教育家,甚至是一个武夫如大刀王五那样的人物,但它的存在就向人们述说着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就会引起人们的回顾和感动,那不是白纸上几段苍白的文字记载所能代替的。它引起人们的发散性思考、创造性思维是无穷尽的。对青少年的教育就得从身边的故事说起。
如果把这些名人故居拆掉,它不存在了,就永远不能复生!再造的也是假的。面对高楼大厦,你告诉孩子们这儿曾经住过×××名人,我想你看到的会是一脸茫然的表情,那洋楼和小院、故居怎么联系得起来呢?拆掉了名人故居就等于抽掉了中国城市的魂。
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充分表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由“通知”想到名人故居,故居当然是物质的,有的可能构不上文物的标准,但其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非物质的。看遍“通知”,没见到“名人故居”四个字,怕有人借此将故居拆掉,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大声呼吁。
由于对名人的看法不一,保护与否的认识亦有很大差别,许多名人故居尚未识别,尚未挂牌,所以在当前,拆迁急,文物保护也急,作为名人故居保护更急,特别是还没挂牌的名人故居的保存更特急!不清楚保护级别的应先保存起来,再来谈保护。挂牌的应考虑去抢救,再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政治人物中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驱,也应有民主党派的开创者和统战工作需要的特别人士,如奉化蒋氏故居;还可有如天津保存的李莲英故居,这对了解旧宦官文化,有一定价值。
通过规划分级分类,有的可作纪念馆进行爱国教育;有的可办成名人故居旅舍,让百姓去体验名人的生活、思想,搞文化“三产”;有的可挂牌,将说明文字嵌在墙上,让后人了解。
总之,保护、利用方法多样,方式得当,中国的名人故居将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一朵奇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