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今年大旱,有一个地方的“收成”却不错,都翻番了。
重庆市普通高中学费标准调整方案正式发布,该市近6年首次大幅度调整高中学费,重点高中400元/生·期,城市高中200元/生·期升至1200元,城镇高中150元/生·期升至800元,农村高中90元/生·期升至400元。 调整后,重庆1个重点高中学生一个学期的学费将超过当地1名吃低保者5个月的收入。重庆市教委解释说,调高高中学费是解决制约该市高中教育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的需要。截至2005年底,重庆普通高中欠债达23亿。(据8月24日《中国青年报》)
原来政府部门的逻辑是:人民高中人民建,想要念书多拿钱。
重庆地方的一些说法,其实可以从“上面”找到理论依据。今年初,国家教育部发言人针对民众反映的上学贵说:“市场经济时代,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
“教育如衣服”论确实承上启下,当教育产业化的列车依然在狂奔的时候,很难有力量能拦住涨价的主张。
所谓“教育产业化”,就是将政府投资的教育事业改造成为像工厂、店铺一样能生产“金蛋”的产业部门,其途径就是对受教育者收费。在此思想的主导之下,教育就此成为逐利的市场,而数亿未成年人就是这个市场最大的“客户”。面对这些求知若渴的“客户”,教育部门一点都没客气,即使是在这个大旱之年的重庆。
寒门学子读书一直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课题。贫寒之家即使遇到太多的苦难,都必须得撑下去,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材,最终能够摆脱贫困的命运?有限的途径多数是倾其所有宁可举债也要供孩子读书,这也是每一个贫困家庭的梦想。现在“家庭梦想”遭遇了严峻的考验,从高中就开始了。
现在的学校普遍欠款,原因是什么很清楚,就是学校普遍在搞大规模的圈地建设运动,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成倍增长,这些钱大都是从银行贷款的,然后就说学校欠款,提高学费还款。
这些年,“教育产业化”已经不是时髦的词组了,似乎成了过街的老鼠,可是不说是不说,思维和行动却是老一套。
教育收费之高,已经到了“踩刹车”的时候了,可是我们看到,很多地方脚下踩的恰恰是“油门”!◎首席评论员 万应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