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栅栏的昔日盛景
大栅栏是北京最古老的城市肌理的文脉遗存。据《北京历史纪年》记载,康熙九年(1670年),为加强治安管理,谕示外城也要像内城一样,在胡同口修栅栏,昼启夜闭,实行“宵禁”。因廊房四条集中了许多大商家,栅栏修得比别处高大,故老百姓习惯称这条胡同为“大栅栏”。
为迎接奥运会,近日,集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手工艺品展卖为一体的“北京大栅栏民俗文化发展中心”成立了。福娃泥人、福娃剪纸、京胡、空竹张、核桃芦等知名民间手工艺作品,三井民俗工艺社的毛猴、石彩、风筝,以及延寿民艺坊的铁纱宫灯、雕漆制品都汇集于此。
前几天,北京大栅栏民俗文化发展中心的翟毅骑着自行车,带着我逛了一个上午的大栅栏。伴着“丁零零”的车铃声,我们穿梭在大栅栏的胡同里。他告诉我:“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尽管住在胡同里洗澡和上厕所都比不上楼房方便,但邻里间互相照应的温暖和足足的京味,让我怎么也离不开它!”
大栅栏有的是“吃”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全聚德”成为北京的象征。
北京申奥期间,仅前门全聚德就接待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以及各单项考察人员26批、130余人次。
大栅栏有的是“穿”
到清末民国初年,瑞蚨祥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它拥有的五个字号,即东鸿记茶庄,瑞蚨祥总店(也称东号),鸿记皮货店,西鸿记茶庄,西鸿记绸布庙(也称西号),均位于大栅栏街内。
瑞蚨祥不仅选用上好的白布进行加工,缩水率小,下水不褪色,而且服务热情周到,受到人们的欢迎和信任。
大栅栏有的是“钱”
珠宝市曾集中了26家银炉,并经官方批准成立了“公议局”。大栅栏的银炉再加上87家钱庄、26家银号、40家金店,以及以正乙祠(银钱业集资所建)为代表的工商会馆的修建,培育了北京金融市场的萌芽——北京最早由中国人办的银行,如交通银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就诞生在这里。
大栅栏有的是“戏”
乾隆八十大寿(1790年),三庆徽班晋京贺寿,演出后就留驻在煤市街惠济祠。著名的“同光伶十三绝”和“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都曾住在大栅栏。
至今有300多年历史的“正乙祠戏楼”,相传曾是早先明代一处善男信女顶礼膜拜香火极盛的寺庙。
大栅栏有的是名人
纪晓岚故居在珠市口西大街241号。纪晓岚故居内有“阅微草堂”,是一所两进四合院,当年就挂有“阅微草堂”的匾。故宅旧物藤萝,海棠。藤萝在前院,海棠在后院,大门前还有浓荫古槐。
梅兰芳、裘盛戎、梁诗正等300多人曾居住在这一带,这里有浙江会馆、贵州会馆、潮州会馆等70余处会馆。
我们稀罕大栅栏
漫步在大栅栏古香古色的胡同,竟看到了有的拆得面目全非的房屋。住在大栅栏西街大院的师傅告诉我,大栅栏是北京文化的象征啊,每天和邻居们聊聊天,下下棋,真是一种享受,如果大栅栏没有了,老北京最纯正的京味儿到哪里找去啊?一个外地来京的画家租住在大栅栏,他说他就是冲着京味儿文化来的。
“咔嚓,咔嚓”,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在体味着老北京韵味的同时,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了也许再也看不到的眼前的这一切。一个金发碧眼的姑娘看着修路工人用铁锹一下一下地拆着古老的大栅栏的路面,足足看了好几分钟,直到同伴叫她,她才恋恋不舍地走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