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局环卫处、福田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要解“选址难”需要转观念
本报讯从中康生活小区到龙尾路再到新洲片区,几个月时间,福田区城管办为了改善辖区内环境而建设新型垃圾中转站的工作,都因为在选址的问题上遭到周围住户的反对而卡壳。 据介绍,为了彻底改善我市垃圾收运设施严重滞后的状况,城管部门将兴建新型的垃圾中转站418座,初步规划2007年底要完成336座。但是,在目前已经建成和在建的97座垃圾站中,60%在选址的时候都遭到居民反对。
选址难,已经成了垃圾站建设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那么,这个选址到底难在哪儿呢?昨天,深圳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和福田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就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垃圾站的选址难做了深入的剖析。
规划滞后只能“见缝插针”
深圳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罗向东介绍,深圳市现有的老垃圾站点大都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深圳人口较少,日均垃圾生产量远远少于现在,垃圾站的建设也处在水平比较低的初级阶段。随着深圳的爆发性发展,人口急剧膨胀,各种办公大楼、住宅小区也急速增加。现在深圳全市日产垃圾1.1万吨左右,老式垃圾站已无法满足垃圾处理的需求。“这个时候,要在已经建成的区域建设新型的垃圾站,就有点见缝插针的味道。”这是垃圾中转站选址时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福田区城管局副局长陈作智说,现在正在建设的华强南垃圾中转站点,西、北、南三面都距离住宅楼不足3米,住户推开窗甚至可以摸到站点的外墙。为什么选在这里建站呢?实在是因为周边已经没有其他空地可选了,可这里又的确需要垃圾站。他表示,现在许多片区的垃圾中转站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住宅区周边没有空地可用,有空地一般又都已被规划使用。
“以前规划滞后造成的后果现在已经显现出来,目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防止出现新的规划滞后。”陈作智说,现在很多开发商在建设的时候只是应付规划,随便弄一间小屋子当做垃圾站,根本不符合城管部门的建设要求,到头来又会造成新的矛盾。
传统垃圾站让市民“望而却步”
“打个比方,以前的厕所谁都避之不及,为什么现在能够进入每个家庭呢?马桶技术的改革改变了我们对厕所的印象。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同样先进的垃圾中转站呢?”罗向东说,许多居民都认为垃圾中转站建在自家附近,会导致污水横流、臭味熏天,破坏周边环境。其实,这是因为居民对新型垃圾中转站的认识不够全面。
罗向东介绍,在龙岗坂田,也有同样的例子。以前,坂田片区由于缺少垃圾站,垃圾经常堆放过夜无法及时处理,形成许多卫生死角,居民深受其苦。有关部门花了6个月的时间在该片区选了两个位置用以建垃圾中转站,一个位于坂田派出所旁边,一个位于四季花城住宅区旁边。派出所站点顺利建成,而四季花城旁边的站点因受到居民反对一直无法动工。然而,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派出所旁边的站点投入使用后显示出良好的示范效果,垃圾得到及时的无污染处理,片区环境改善了很多。由于看到了实例,有居民开始主动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建设垃圾中转站。此后,坂田片区中转站的建设非常顺利,短时间内一下子建起了八座站点。
“一方面投诉没有垃圾站点,一方面又反对新型垃圾站的选址。”陈作智说,人们在观念上对垃圾站的拒绝在新洲站点的建设中表现得最明显。据介绍,整个新洲片区每天的垃圾产量不少于40吨,目前都是靠临时的垃圾站点来装载运送垃圾。而这些临时站点都是露天处理垃圾,给环境带来极大污染,让居民不堪忍受。在去年的福田区人大会议上,有十多名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强烈要求在新洲片区建设垃圾中转站,解决该片区的垃圾出路问题。“可是,当我们在这个片区最中心的一片空地选好建设新型垃圾站的地址时,却马上遭到了周围住户的反对。”
兰桂坊街中央有个中转站
市环卫处一位工程师介绍,著名的香港兰桂坊酒吧一条街正中央建有一座垃圾中转站,与酒吧街和居民楼是连成一体的,但垃圾站的建设却从没有遭到居民反对。据了解,这座垃圾中转站和我们要建设的新型站点一样,使用的是国际最先进的去污除臭设备。居民平时进出都看不到垃圾,在周围也闻不到垃圾的臭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