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论能不能进行对话以及如何进行对话?持否定意见的人认为,一定的文艺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文艺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时期的文艺批评理论是不同的,有的甚至连基本术语也大相径庭,勉强为之,只能是比附而不是比较。 而持肯定意见的人则认为,尽管文艺活动存在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但辩证法告诉我们,不同中有同,人类的文艺活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总有其共同的规律可循,是完全可以进行对话的。
《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李朝龙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是近年来出版的一部中西文论对话论著,作者运用新的观点和视角,以人类文艺活动的四大要素———社会、作家、作品和读者为纲,将现代文艺批评方法分为社会历史批评法、传记批评法、形式批评法、接受批评法、比较批评法和精神分析批评法六类,通过梳理中西各自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异同的探讨,对中西文艺批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诸多有益的观点和见解,这对于我们的文艺批评理论走出国门,面向世界,无疑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浏览类似著作,虽然在诸多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但由于许多研究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单纯以西方的文艺批评理论、尤其是以现代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作为探讨的轴心,没有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和共有的平台上进行中西比较研究,总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似乎批评方法完全是西方的东西,在中国并不存在什么方法论问题。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仅以《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的作者所提供的资料来看,在方法论上,我国不仅理论异常丰富,而且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加之该书的作者以文艺活动的四大要素为纲,不仅避免了“比附”之嫌,而且还展现了各自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特征及其成败得失,这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批评理论,无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此还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通过大量的材料认证和精密的理论辨析后指出:中国现代的文艺批评理论尽管有着西方现代批评理论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仍是在批判继承传统文艺批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作者认为,一切外来的文化若无本土文化的底蕴,若不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是不可能有立锥之地的。这对于纠正五四以来学术界尊外卑中的思想倾向,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也无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之,《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是一部卓有成效的中西文论对话论著,作者称之为“引玉”之作,我们也如作者所期待的那样,盼望着能早日引出“玉”来。
作者:王进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