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文剑实习生龙少丽)海口市政府日前下发《关于印发海口市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启动行政执法主体的清理确认和依据梳理工作,从而迈开了海口市打造“阳光政府”的关键一步。
摸清行政执法“家底”
本次执法依据梳理工作将对全市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具体实施的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分类,明确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确认各类执法行为的合法性。 确认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确认(含行政登记)、行政给付、行政裁决(含行政仲裁)以及其他行政执法行为的法律依据,并在每一执法行为种类后列明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制定发布机关和生效时间。
给行政机关“权力列清单”
过去,行政执法机关还没有对本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依据进行过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太多、太乱,家底不清;此外行政执法依据纷繁庞杂,不便掌握。
据海口市法制局有关人员介绍,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就是要对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资源”进行“清产核资”,建立行政执法机关科学、规范的执法依据“会计分类帐目”和“权力列清单”,做到家底清楚,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从而使政府行为公开透明,人民群众拥有信息知情权,办事不再犯难。
行政执法机关的“紧箍咒”
据悉,海口市各行政执法部门将于8月30日前对本部门的行政执法依据进行梳理;全部梳理执法依据的工作要在10月30日前完成;海口市政府将梳理成果汇编成册下发到各有关部门,并在市政府网站上公布。
法律界人士认为,政府职能公开化、法定化,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行政执法主体的清理确认和依据梳理工作将使行政执法行为更加清清楚楚,更加理直气壮地从事行政执法;行政执法依据的公布像“紧箍咒”,使行政执法机关不敢不作为,也不敢乱作为,也给广大群众、企业依法维权提供方便。 |